笔底文化 纸上性情 品读杨东标的书法-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笔底文化 纸上性情 品读杨东标的书法

2017-10-18 10:25:38  来源:人民网书画

杨东标 书法

  杨东标先生是我所认识的能擅书法,又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一位甬上著名作家。他曾说过:我是一个文人,做什么都跟字搭边儿。他是甬上集作家、书家、剧作家于一身的三家村。他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创作、出版过多部文学著作,而且能赋诗作词。近十余年来,光戏剧作品就有10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姚剧《王阳明》。他的长篇传记文学《此心光明——王阳明传》,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被专家学者誉为书写王阳明最好的传记之一。其创作洋洋千余言的《宁波赋》,可谓是诗词创作的代表作。无论诗词抑或戏剧,凡这些文学功夫及修养,都给了杨东标书法艺术上丰富的内涵,作了很好的铺垫和支撑。历来优秀的书法家都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字外功夫,不仅书画印精,诗词文亦佳,所谓功夫在笔墨之外。为此,我们可以把杨东标的文学创作成就作为他书法创作的始发点。

  品读杨东标的书法,直观感受便是格调不俗,有品位,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评判一件书法作品的艺术标准主要看格调,而书卷气是书法格调中最好的气息。苏东坡开创性地把书法和学养结合起来,强调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此,书卷气及文人气就成为衡量书画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作为作家出身的书法家,杨东标不可能像专业书家那样专注于书法的笔墨技法,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他更注重于即兴随意,自然发挥,这样往往使作品达到无意于工而工的化境,增强了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充满了情和真。

  读杨东标的书法作品,让我读出了他的纸上性情。文发乎情,书亦发乎情。他一般不肯写求字者自己所撰写的文字,有的文字太俗,有的连句法都不通,对他来说十分为难,哪怕付再多稿酬也只好婉言谢绝,否则自己的文化品位也掉价了,他宁愿自己撰。当然也写古人的诗词。自己撰有个好处,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性情,凭仗他的文学功底,让心情在纸上流露,他感到很快乐。他的落款也很有意思,常常将此时此地的心情一挥而就。有一次,我看他为朋友写一幅关于漂流归来为内容的诗,正文完成后,即兴题下这样的落款:戊子大暑,偕诸友漂流于奉化大堰,放筏险谷,悬胆湍流,惊喜交迭,为平生之未有,吟成一律并书。读后,让我感到文气沛然,极有品格。这样的作品要比一般抄写唐诗宋词,更有意思,更有价值。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赏析

  • 品读赵叔孺的《清供图》

  • 翰墨传情以“艺”战疫

  • 愁过窄道树阴浓

  • 品读赵孟頫《高士弈棋图》

  • 乐见浑厚华滋的花鸟巨献

  • 西湖情·嘉木景

  • 以粉代墨别具匠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