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小本式明信片画面有惊喜-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商务印书馆小本式明信片画面有惊喜

2017-12-14 10:00:18  来源:文汇报

商务印书馆小本式明信片封面

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展现商务印书馆工作场景的明信片本就少见,成册装订的小本式明信片就更为稀有了,近日竟有幸觅到一册,不由浮一大白。不敢私赏,正好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小小纪念。

  明信片这一邮政载体发明于19世纪60年代末的欧洲,大约十多年后,这一新颖别致、方便实用的通信用品就传到了中国,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上层人士的广泛认可。清末民初,明信片的寄发收藏已成为一种时尚,蔚然成风,略作统计就能发现,从苏曼殊、李叔同、胡适、郁达夫,一直到蔡元培、张元济、毛泽东、周恩来,很多文人雅士、政坛精英都有这种特殊喜好。而在近代中国的出版机构中,商务印书馆对明信片这一舶来品种可谓情有独钟,发行既早,数量也多,在众多同业中称得上一枝独秀;它发行的明信片甚至走出了国门,在历届世博会上都有展售,弘扬了中华文明。

  这册小本式明信片,全本12枚,另有彩色封面,装订一册,小巧玲珑,惹人喜爱。明信片展现的画面更有惊喜。编译所场景的有三枚,占了大头,其中一张为编译所图书馆内景照。这个图书馆就是大名鼎鼎的涵芬楼。商务印书馆原由编辑工作需要,续有书刊购置备查。至1905-1906年间,由蔡元培介绍,购得绍兴徐氏熔经铸史斋全部藏书,渐成规模,遂聘目录版本家孙毓修主其事,1909年定名涵芳楼,次年底改称涵芬楼。此时尚属于内部性质。后陆续“收有秦汉十印斋、小闻斋、持静斋、意园、艺风堂、密韵楼以及天一阁等著名藏书楼、版本家散出之藏书精品多种,……其规模为亚洲之冠”(汪家熔 《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刊1997年8月5日 《读者导报》)。“商务”董事会遂决定扩大规模,建立一家具有公共文化设施意义的图书馆,议定拨款11万元,在闸北宝山路修建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水泥大厦。1924年建成,命名东方图书馆,1926年“商务”建馆30周年时正式向社会开放,“读者只需花二个铜板的入门费,便可以在开架的书架上任意选书阅读,整天流连”。(陈江《东方图书馆———文化宝库和学者的摇篮》,刊1996年12月11日 《中华读书报》) 至1930年更开放外借,造福社会。东方图书馆藏书约50万册,收藏之富、之精,当时在中国在远东均名列第一,很多年轻人当年都将这里视为一所社会大学,在此勤奋苦学,有的日后成长为知名学者。这样一座文化宝库,却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投掷炸弹,纵火焚烧而毁于一旦。当天纸灰飞扬,弥漫上海天空,从闸北一直飘落到几十公里外。编译所图书馆这张照片摄于清末,为我们保留了难得一见的涵芬楼内部场景。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