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绝处得永生(上)-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经典赏析:绝处得永生(上)

2018-06-29 11:26:16  来源:北京晚报

  绝笔毫无疑问属于人生的“最后一幅字”。以“第一幅字”是起点,“最后一幅字”为终点,见证彼此一生活成什么状态。人生过程中,书法是最好的记录——

  书法史中的“天下三大行书”无一例外都涉及到“死亡”的问题。

  从根本原因上说,王羲之是服药而亡。永和十一年三月(355年),53岁的王羲之不堪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合作,挂印而去,并在父母墓前发誓永不为官。提前退休后,他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不远千里采药石,遍游东中诸郡,泛舟沧海。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颜真卿绝笔是《祭侄稿》,却又出了个“天中山”(图1)。唐朝末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企图借助颜真卿崇高声望招徕天下名士,便以丞相之任相诱。颜真卿大义凛然、愤然呵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遂作遗表、墓志、祭文,写下“天中山”。有人认为,颜真卿将自己比喻为天中的一座山,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傲然挺立,不与李希烈之辈同流合污。

  苏轼是个“乐天派”。“乌台诗案”案发后,官兵强行进屋将苏轼五花大绑,苏轼只淡淡地对妻子说了句“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了解此典故者,便破涕为笑。

  有人说,王铎为了书法而选择苟且偷生。王铎立志通过书法名垂青史,最终做了“贰臣”,心里极度压抑,六十出头即亡。绝笔《题素漱剪裱册》(图2)明显收敛了气势。生逢改朝换代,经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还有什么看不透呢?

  史可法和黄道周所处历史背景近似,只是清军更加残暴凶狠。生死关头,心情沉重,最担心家人。史可法的遗书(图3),已不是简单的书法。虽然大军压境,遗书却以楷书书就,就这一份英雄胆色,令后人敬仰。

  近代大儒沈曾植对联(图4)乃绝笔之作,书法大雅境界,至为难得。

  1927年11月29日,吴昌硕在上海家中突患中风病逝。流传最广的原因是因为银行倒闭了,老人的存款多,一下子急死的。其实不然。吴昌硕爱吃零食,年龄大了导致无法消化,遂至不起。绝笔却是“无事”二字(图5)。他的故去,就像跟世界开了一个玩笑。

  董其昌82岁留下了绝笔行草《紫茄诗长卷》(图6)这一经典之作。“人书俱老”足以当之;米芾在生涯之末留下了《公衮帖》(图7);赵孟頫贵为帝胄,活了68岁,在当时算是高寿,平生绝笔为《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图8)。赵的一生极为勤奋,与董其昌类似,从不曾放下笔墨,留下的绝笔也还是长篇;赵之谦平生最后一方印为54岁时所刻的“赐兰堂”(图9),在行将结束篆刻创作生涯之际留下此作,尤显珍贵;像弘一法师等人的绝笔更像“绝笔”,通常只有几个字,从笔墨上看出人生理念。

  令人感慨的是,林觉民的时代背景仍然是“抗清”,与数百年前的史可法、黄道周遥相呼应。不同的是,一个是面对新王朝的兴起,一个是面对旧王朝的没落。林觉民的《与妻书》(图10)很特别,是一封写给妻子的诀别信,所以也是一封“情书”,但并非只是儿女私情,而是家国情怀,令人荡气回肠。(天渊)

第1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共11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