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诗与书法不可辜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唯诗与书法不可辜负

2019-06-26 10:27:06  来源:西安日报

王鲁宁书法

  东汉时被誉为“旷世逸才”的大儒蔡邕,曾在自己的《笔论》中开篇即指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将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书法家本人的性情心态紧密结合,与西汉时杨雄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颇有暗合之意。只不过两者一言书法,一言辞赋。而得观陕西实力派书法家王鲁宁的书法、品赏他的诗作,再对照他在网络上的半调侃式自我介绍:“廉颇老矣,童心未收。区区手中笔,济济天下友……囊中常无酒钱,诗文不过数首;书法偶露峥嵘,趁人眼花时候……”则于其书于其诗再至于其人,都在了解之余生出几分惊叹:这般执着的热爱和激情,又这般的洒脱和不羁,是怎样在这琐碎纷繁的俗世中保鲜如初的?

  王鲁宁,听其名便可大略猜到,他祖籍山东,后来却常居西安且乐居西安。习练书法,与他竟可说是出自“攀比之心”。原来王鲁宁10余岁时与一颇善书法的同窗邻座,每见他因字获师长们点赞,心中总有不忿之情,遂四处找寻学习书法的门路和途径。一番努力,王鲁宁发现了所有书法爱好者的“圣殿”碑林,“没事常常去那里一块碑一块碑地细细看下去。”也就是在碑林,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良师——当时在碑林博物馆从事碑帖研究的著名书法家薛铸,追随他临池不辍、潜心修习,从魏碑学起,意在不舍,稍长临孙过庭书谱,又通习张旭、怀素诸法帖。

  也许是只研习书法无法让他抒散怀抱、任情恣性;也许是古老的书法艺术激发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好奇,总之,一本偶得的破旧的古诗选辑像火种一样点燃了王鲁宁心中对诗词歌赋的热爱。书法和诗词,从此成为他生命中最热切的两大追求。就像现代人常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一样,在王鲁宁的生命里,唯诗与书法不可辜负。

  今人学做古诗,平仄声韵、遣词炼字都并非最难事,偏通晓古人心境与意趣可遇而不可求,这既需对古书典籍的长期阅读和了解,另外还多少需要那么一点机缘和巧思。

  一年时至“七九”、“八九”,长安却忽降瑞雪,王鲁宁登高远眺、回望古城,得诗三首:“万里清风阔,苍茫蕴莽塬。寺钟穿冷雾,僧杵起轻烟。”“野草知风意,拗根待绿还。忽如春讯递,夜雪满终南。”“樵老倚垆醉,未觉春履轻。梦犹濯锈斧,秦调唱溪东。”雪后山景细致入微、如在眼前,而村中樵老虽倚垆醉梦濯斧,却未因风寒被惊醒,不正说明春履正轻、春讯已近吗?

  浸淫书法和诗词数十年,王鲁宁说,其实诗中就有书法——起承转合、铺排呼应,如书法进退有度、气韵贯通。而书法中也有诗——写晏殊的《破阵子·春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点”字轻盈灵秀、笔韵流动,真如池上青苔随波微微荡漾;写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虎”字雄浑大气、笔意不断,真如虎踞山林、不怒自威——而且不仅有诗,还应有音乐、有舞蹈,方能有韵律、有节奏,让那已经停留在纸上的点画撇捺流动起来、空灵起来。不见诗圣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所记,草圣张旭数次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自此草书长进”。

  书海浩瀚、诗海无涯,王鲁宁多年来未敢懈怠。2014年,他受邀在大雁塔北广场为中央电视台书写片头,2015年受邀为北大海闻校长书写兼容并包并赋七律一首,2019年又受聘任陕西省人大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但得伯牙曲,不舍朝夕闻。”(肖雪)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