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羿州书画艺术欣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陈羿州书画艺术欣赏

2020-01-15 08:53:52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时至今日,吾写字已有卅余载。且垂髫之始,因父母工作较忙,就把我送到乡里教写字画画的一个先生那,这样一来可以代为约束管教,二来多多少少可以学点知识。我从小性格调皮顽劣,不喜欢听从老师管教,因此应该也属于问题学生,但因先生严加管教,写字比同龄人好,经常可以代表班级参加同年级的书法竞赛并且屡获一等奖,给我这个不爱学习又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因此每到寒暑假我都到先生那学习书法绘画,后来每年的全校硬笔软笔一等奖都被我包揽,再到后来全县的硬笔软笔一等奖也被我包揽,因为有了这门手艺,也格外受到老师的鼓励和重视,由此给我带来的自信可能也是后来我考上大学的重要原因。

  2002年9月,我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专业读的是绘画插图,插图专业在当时还是个很新鲜的专业,因为插图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所以专业课程学的东西比较杂,有国画、水彩、书法、篆刻、油画、版画、设计、出版、表演、编剧、动画等等甚至导演技能都必须掌握,所以我成了啥都不专业但又啥都懂一点的“万精油”。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成为一名书画类教学节目的策划编导,在工作的几年中接触到了很多书法家和画家,也策划编辑出版了一些不错的书画教学类节目,前不久到北京图书大厦买书时还看到了我十年前策划编辑的艺术光碟书刊,心中不免还略有一丝感动……但从我的书法学习来说,真正跨入书法这个专业的门槛还是在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的便利,我可以策划一些我自己想学但又没有机会学到的东西,比如我策划的由欧阳中石老师主讲的书法经典教学系列等,让我对中国书法史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梳理,由于从小写字至今错误书写习惯的养成,我开始了苦行僧般的临帖,文征明曾说:“自书学不讲,流习成弊,聪达者病于新巧,笃古者泥于规模。”为改掉一个简单的错误书写习惯,我花了十年时间,时至今日还在不断纠正,这里不是否定以前先生对我的教导,是我明白了书法作为一门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经典,要传承必须先走进去,再走出来,方可有所成……

  我学书不循常规,初学“二王”及孙过庭《书谱》,后学苏东坡、祝允明、赵孟頫、文征明,犹钟王宠。王宠是个才华横溢而又至情至性之人。他屡试不第,隐逸野间,诗作中充满忧国忧民、心系黎民情怀,故后人评其神韵之超逸,人品之高旷,非常人所及。他工诗及篆、隶,随意作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多用青绿,尤喜作钩勒竹兔与鹤鹿。王世贞在《吴中往哲像赞》中说:王宠“书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趣,几夺京兆价”。王宠学虞世南和王献之,醉心于他们“萧散洒落”、“天真超逸”之风韵。他看到了世间俗书“媚姿”的弊病,在于过分追求熟练,熟而生甜,甜而生俗,书风的萎靡就不可避免了。

  书法首先是写字,如果写的不是字,那就不叫书法,叫抽象画亦或现代艺术。但书法又不仅是写字,而是要写出美来,写出性格情感来。假如把文字内容之美排除在书法美之外,不仅会大大减少作品内涵,而且会显的作品苍白无力。王宠的书法就是将文字美与内容美结合的天衣无缝,八次应试未中,选择了隐居,潜心诗书,逍遥林下,二十年读书石湖之上,讲业楞伽山中。正如其《行书札》中云:“家中虽贫落,越溪风景日增日胜,望之如图画,独此一事慰怀耳。”书为心声,王宠的这种“不激不厉”的心境折射到了他的笔下——疏淡空灵而又逸笔草草。王宠高蹈出尘的心态养就了他疏淡秀雅的艺术审美心理,正如他的诗歌,随处可见的是对隐逸的企愿和对富贵生活之不屑,他以跌宕缓步的用笔传达给我们宁静、优雅、孤高以及与俗世的距离感。

  我学画因接受的是传统应试入学,所以首先接受的是西洋画的训练,素描、色彩、透视、明暗、体积等都是必学的基础课程。西洋绘画以真实境界为美,画面以真实的自然形象为追求。因为大学专业的要求,所以大学时期的写生课程也是以油画亦或其他综合材料为主。平时因为常常写书法,所以对中国画有独特之喜爱,大学时期课程安排并不是很满,除了应该完成的专业必修课程,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也格外充分。因此大学时期我就选修了国画专业课程,这也算是我学习中国画的开始,中国画是按照中国人特有的表现形态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人写诗大都抒发感受情趣,一座青山、一条小河、一叶扁舟、一顶茅屋若隐若现在万树丛林之中,那就是一种烟火不食之境界,他们认为生活是什么样子,画面就应该是什么意境。而西画观念总是脱离不了“科学”,理智的思维,表现出同样理智清晰的画面,它们无须着重反映个人情感,房子就是房子,桌子是桌子,板凳是板凳……中国画偏重“写意”,而西画之趣味在于“写实”。

  吾学画尤以宋、元以来文人画着迷,“四王”“四僧”、八大山人、黄公望、文征明、徐渭、郑板桥等到近代的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都是我追求的“文人画”精神之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你会为石涛的奇肆精练、八大的简略超逸、髡残的苍左淳雅、弘仁的高疏幽简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禽鸟之清新灵动,会惊叹郑板桥兰竹之遒劲淡雅,会感慨徐悲鸿奔马雄狮之万丈豪情。中国画一向推崇那些不以绘画为专门职业,但擅于绘画的文化人。被称为文人画家的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在文化上有修养的人,同时又具有一定绘画技能。所以,绘画艺术的最高价值正是隐藏在艺术家无功利的动机之中。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指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凡工画者多善书。”为最早的“书画同源”之说,“书画同源”被作为中国书画的术语,应该指的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书法有形象内涵的美,也有笔墨,线条,气韵之美;中国画更是一门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元赵孟頫题画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也说:“余尝泛论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书画用笔同法,可见,书画驾驭笔墨的主要方面是相同的。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画竹为例进行了论述:“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无疑是对以书法笔墨入画最精辟之概括。以书入画,书画同源。关于“书画同源”古今之论述不胜枚举,吾也只略知皮毛,但吾以为书画同源,不等于书画同一。现今,有些书画爱好者一谈到书画同源,就画等号,仿佛书就是画,画就是书,最后变成了画符号,写个龙字必须画出龙头,写个佛字必须画个菩萨等等,这种一概而论的认识不免失之偏颇。其实,书有书理,画有画论,这又足以说明书与画之区别。

  吾与书画尚属蹒跚走步、牙牙学语,很多观点和认识更待提高,古书论之道,不得其要。吾今之作且属初学之工,承蒙工作之平台,得益诸方家师友指教,受益良多。然吾虽生性愚钝,非天资聪颖之辈,难以成器,却有笨鸟先飞之势,在求学路上定当孜孜不倦,矢志不移。今涂鸦数篇,浊溅其眼,在此抱拳作揖!

  陈亮,字羿州,号漫塘布衣、京怀轩主等。1983年生,湖南怀化会同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本科、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现任文旅部《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封面》副主编。作品曾入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作品展并被相关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编辑出版上百部艺术类书刊及音像出版物:《何海霞山水画技法经典:灯火传承》、《书法经典教学:欧阳中石等主讲》、《草书技法与创作——胡抗美主讲》、《行书临习与创作——郑晓华主讲》、《书法大赛入展获奖窍门——李有来主讲》、《书法名家教学:巧学历代行书——陈秀卿主讲》、《养生书法——刘俊京主讲》、《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汤余铭书画专辑》等。(羿州)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