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纯博与《红楼梦》的上千条手写书法字幕-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作品

书法家李纯博与《红楼梦》的上千条手写书法字幕

2020-09-20 08:13:10  来源:中工网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987年,20出头的李纯博,包办了《红楼梦》上千条手写书法字幕,有人说他天赋异禀,是被上帝恩赐的才华与能力;也有人说他是在严厉的父亲的教导之下,才成就了如此优秀的他。

  可是毕竟“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李纯博的成功,更多是在于他的奋斗不止。

  书法功底深厚,才能得到电视台的赏识

  孩童时代,正是解放天性的时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才是享受童年的最稀松平常的方式,孩子们要么爬树掏鸟蛋,要么下田捉蝈蝈,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欢乐童年。可是李纯博却在严父的教导与约束下,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童年。

  李纯博从小就被其父寄托着“望子成龙”的期待,所以他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日日一贴,习惯成自然。在梨园之家的熏陶下,李纯博也善京胡。所以李纯博的童年,左手京胡,右手书法,一样不落,在练书法与拉琴之间来回切换,这是他童年最大的乐趣,也是唯一的乐趣。

  所谓“有心人天不负”,李纯博日积月累的书法功底 ,他的恒心与灵气,让他在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里崭露头角,斩获第一名。

  李纯博这颗年轻的种子,不仅在书法上有自成一派的独特风格,还有着自小被父亲有意培养的戏曲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纯博就此被中央电视台发现并挖掘,进台里。

  在那个电视刚刚崛起的时代,没有特效,也没有多变的字幕。而李纯博的字体,刚健中又不失清雅,端庄中又夹杂几分英气,这是20出头的李纯博对书法的独特见解。

  而恰逢电视台出品《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值得最好的字幕,所以李纯博才包办了《红楼梦》的上千条字幕,这是电视台对他字体的最大欣赏与偏爱。

  这位不乏中国古典文化气质的青年,与《红楼梦》的经典神韵相似,电视台才会放心让他包办字幕,既为电视剧《红楼梦》增光加彩,又能让李纯博才尽所用,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所以最终我们才能有幸欣赏到《红楼梦》里,李纯博那意态悠然又飘逸清秀的字体,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的书法造诣惊艳了众人。

  人们惊叹弱冠之年的李纯博给大众带来的书法惊喜,随之也赞赏着他在各类比赛中的优异成绩,并为他送上掌声与鲜花时,却鲜有人能够看到他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寒来暑往,他坚持不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练字习惯,毫不松懈。

  都说李纯博是天赋异禀,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幸运儿,可是哪有什么与生俱来,有的只不过是那些不为人知的默默付出,不断积蓄能量,才能厚积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是同时,难能可贵的是李纯博即便早已誉满书法界,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其才华被世人认可与肯定时,他也不骄不躁,不恃才傲物,仍旧低调地写字,不享受于现有成绩,从不对外宣传自己,包装自己,也不炫耀自己的成功,这种务实的自谦,众人对他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已成名却淡于名利,包办《红楼梦》字幕后仍保有进取心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曾言,出名要趁早呀,否则要是来得太晚,也就不那么痛快了。李纯博自幼吃苦耐劳地练字,既牺牲了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又放弃了与同龄人一起欢乐玩耍的机会。

  李纯博被电视台选中,在于他的吃苦耐劳,在于他的坚持不懈,更在于他生于梨园之家自小耳濡目染的良好的品性修养 ,以及足够年轻的李纯博的勃勃英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品质,正是属于当代青年值得以他为标杆的正能量。

  李纯博的年轻有为,既被大众称为青年书法家,又是中国书法协会里最年轻的书法家。“少年强则国强,”他的闪光点不仅展现于属于他自己的纪录片《书坛新葩》,更在于由《红楼梦》字幕向更多人展示李纯博的优秀与魅力。

  李纯博自小对戏剧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愫,也擅长京胡,所以他才因包办了《红楼梦》的字幕,而对电视媒体产生了兴趣,因而在转向电视传媒的道路上,从事的也是有关戏曲方面的文艺事业,并且连续担任了三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

  褪下青年书法家的外衣,李纯博也是一名在中国戏曲界亦能发光发热的存在,中国戏曲是国粹 ,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具有价值的瑰宝,李纯博提倡传承国粹,也是因为他对戏曲文化独具感悟与思考。

  正如他所言,书法讲究的不是你写多少,而是其中能够蕴含几分文化性,这是李纯博转向成为电视人,最直接的原因,正因为他包办了《红楼梦》的字幕,才让大众意识到,书法不仅局限于笔墨纸砚的一张方桌,更能以当下流行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里去。

  同时这也是李纯博转行到电视传媒的底气与自信 。因为他早在写书法的宣纸上,深谙其谋篇布局的规律与道理,写字不是随意蘸上墨汁就能信手拈来,这与李纯博作为电视人编排节目的道理不谋而合。

  节目都是需要前期投入一些思考在构图上,讲究的是美感,所以李纯博才能在“半路”转向电视传媒时,依然能够把节目和书法意境结合起来,做得风生水起,广受观众的好评。

  因《红楼梦》与观众结缘,就把艺术带到民间

  艺术本是一家,艺术的展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书法与排节目也可以是融会贯通的,书法里的艺术修养也能够以节目表演上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得到一场视听与感受相结合的艺术盛宴。

  所谓“时势造英雄”,李纯博的再次成名,也是因为在上个世纪电视传媒并不发达的时期所造就的,所以我们才能一睹他在书法界的才华横溢,也因《红楼梦》的字幕惊艳了一个时代,才记住了这个年轻有为的书法家。

  对他心生敬佩,是因为他在书法界的辛勤耕耘,在不同的阶段总会给大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正是这样一位集书法家、京胡高手、电视人于一身的李纯博,才真正能够在艺术界里,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来。

  著名剧作家魏子晨也曾评价李纯博,他能够把对书法意象美引申到电视戏曲中,从而形成-种文化,这是他的独特魅力。

  正所谓在舞台上,梅兰芳创造的是“贵妃意象”;而在银幕上,李少春创造的是“大雪飘意象;那么在大电视时代,李纯博则创造了“吉祥意象”。

  正因为李纯博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他既不刻意安排自己下一步的艺术创作,也不排斥所谓的艺术高度与标准,对艺术的创造仍旧保持着他那源源不断的热情。

  鲁迅先生说,所谓天才,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所以李纯博能够在20出头的年纪就为《红楼梦》写字幕,说他只是刚好被选中的幸运机会也好,说他是对书法有别于普通人的领悟能力也罢。

  对李纯博而言,他只不过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了事业,并且因为足够热爱,才一路风雨兼程 ,弘扬着书法艺术并做到极致,书写着他的传奇人生。

编辑:陈莉辉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