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之金文-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领域

书画收藏之金文

2020-11-09 07:47:32  来源:艺术家

  金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金文风格变化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商金文和西周前期金文。商金文很少,铭文也不长,长达十几字或几十字的铭文多见于帝乙、帝辛时期,其书朴茂自然,多见肥壮的笔迹,西周前期武王、成王、康王三代,书风质朴凝重,显现了一种博大气派,给人以一片浑然天成之感。如《司母戊方鼎铭》、《戌嗣子鼎铭》、《天王簋鼎》、《利簋鼎》、《大盂鼎铭》。

  第二时期是西周中期,历经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五世,书风趋向端庄遵丽,铭文也渐渐增长,有些甚至是长达数百字的诰命典谟,文字整齐雄浑,雍容典雅,显示了宗周气象。如《大克鼎铭》、《墙盘铭》。

  第三时期是西周晚期的历王、幽王时代,即金文最成熟的阶段,此时期书风绚丽多彩,如《散式盘铭》奇古生动,《毛公鼎铭》圆劲雄强,《虢季子白盘铭》圆匀修长,这些杰作把金文艺术推向了顶峰。

  周代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更加兴盛,类型更多,铭文也加长了,盘、簋、彝、钟、鼎等到器物上都铸有铭文。

  金文书法,是以金文笔意创作的书法。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也有称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翻铸的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因此,商周的金文实际上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周灭商以后,商王朝铸造青铜器的工匠相继归周。周人继承了商人的金文书法,使之发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金文书法艺术。

  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如武王时的利簋和天亡簋(或称大丰簋),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 32 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

编辑:陈莉辉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