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穿越时空对话,讲述中国故事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故事里的中国》:穿越时空对话,讲述中国故事

来源:齐鲁晚报
2021-12-22 15:38

  原标题:文化综艺“混搭”访谈、影视、戏剧(引题)

  穿越时空对话,讲述中国故事(主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宋说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日前开播,呈现方式依旧延续了前两季“访谈+影视+戏剧”的手法。从第一季由经典的红色电影、小说、舞剧等作为切入点,到第三季聚焦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故事里的中国》持续用“混搭”的创作模式传递生动的中国故事,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戏剧舞台

  串联“高光时刻”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以“瞿秋白、瞿独伊”“李大钊、李宏塔”“彭湃、彭士禄”等时代榜样为主角,每期内容讲述一位当代优秀楷模的故事,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档节目的最大亮点是,通过戏剧舞台浓缩和串联人物的“高光时刻”,以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事件来呈现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

  节目第三期主要讲述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为祖国“深潜”一生的动人故事。节目的戏剧舞台以老年彭士禄为视角,回望其继承先辈遗志,将生命熔铸进核动力事业的人生历程。从彭士禄的父亲、“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彭士禄从狱中孤儿成长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以彭湃、彭士禄父子的真实经历,带领观众了解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故事里的中国》将原有的“围读会”升级成了“学史会”。主创们不仅围读体现人物精神的文字史料节选,还连线外景主持人王嘉宁,在她的带领下参观陈列在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中的革命文物。一块见证革命友谊的斑驳怀表、一张寄托美好祝福的泛黄明信片、一本至今读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的旧杂志……这些鲜活的历史物证,丰富了讲述的角度。

  节目还通过回忆历史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彭湃和彭士禄父子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节目现场,彭士禄的女儿彭洁回忆,一家人为了让父亲早点回家、按时吃饭睡觉,想到了让女儿和他签订“合同”的办法。合同中写道:“甲方每日下午五点半以前到家,迟到一小时罚款十元,如一周内都准时回家,奖励啤酒两罐或一瓶……”甲方签名“彭士禄”。

  以更新形式

  包装文化综艺

  《故事里的中国》系列节目2019年首播,三季都融合了影视、戏剧、访谈的“混搭”艺术手法,把富有教育意义的中国故事用更有看点的形式包装。其中,用戏剧环节加强嘉宾口述历史故事带来的情感冲击,是节目的亮点。节目首先会请主持人引出本次呈现的历史人物,再通过对嘉宾的采访,以多方回忆将观众带入人物的生平,通过这样的叙述,观众心中有了对人物的了解,再用舞台戏剧的形式,通过视觉的内容补充之前嘉宾讲述的故事,让情绪的感染力加倍。比如,第一季《故事里的中国》是通过梳理总结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林海雪原》《白毛女》《烈火中永生》等,以这些作品串联起新中国70年来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创新表现形式,成为更多文化综艺节目的选择,其中,创新的舞台设计也很引人注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故事里的中国》都以立体的多空间舞台呈现,观众能同时在多个空间看到故事并行发展,观看起来有种交叉蒙太奇的感觉。《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的最新一期中,老年彭士禄正身在医院过生日,他轻唤了一声“爸爸”,画面就从现代医院的场景转换到父亲彭湃在家乡海丰生活的场景。聚焦中国传统书画的《书画里的中国》,则采用了3D复现技术,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书画里的情景,同时明星嘉宾身穿华衣,走进画中复现相关的故事情景,笔墨丹青背后的历史得以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有科普、访谈,还有沉浸的戏剧舞台,这样的“混搭”拉近了观众和历史或人物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