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当机器人拥有了一颗心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芬奇》:当机器人拥有了一颗心

来源:北京日报
2021-12-24 10:35

  原标题:

  《芬奇》:当机器人拥有了一颗心

  汤姆·汉克斯最新出演的电影《芬奇》被看作今年最好的美国片。这是一部关于“人类最后的孤独”的影片。描写荒凉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这部电影中的荒凉是一种绝对的荒凉,因为那时候地球上只剩下不多的人口,而且人和人互相提防,花草树木都已经不复存在,举目都是各种自然灾害,芬奇只有一条狗和一个机器人陪伴着。

  在某应用软件上,超过80%的影迷给此片4星以上的超高评价。但这是一部故事很简单的电影,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设定,也没有震撼的特效场景,只有平淡的故事主线。

  太阳耀斑爆发,地球的臭氧层被破坏,阳光散在脸上已经不再是幸福的事情,人类只能活在阴影下。为了生存,人们不停挑战人性底线,杀人、争夺已经是平常事。在一次争夺资源的纠纷中,所有当事人都被打死了,只剩下一条狗 (Good Year),它成为芬奇唯一的伙伴。芬奇明白自己由于辐射已经命不久矣,他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料这条狗,就创造了一个机器人——杰夫。芬奇教会了它“爱、人性、信任、友谊”这些原本属于人类的天性。

  很难给《芬奇》贴标签,来说明它是什么样的类型电影。它异于同类型的末日片、灾难片。比如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后天》,由于温室效应而导致全球气温骤降,进入冰河时期,整部电影的内核就是人类在大自然的愤怒面前,有多渺小。很多灾难片、末日片的故事背景都十分相似,以至于后续的展开也有些类似。《芬奇》不一样,灾难还是这部电影的主框架,但导演米格尔·萨普什尼克让它脱离了大场面、大制作的末日电影模式。

  《芬奇》也不像同类型机器人题材的科幻片。在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导演的《我,机器人》中,机器人之间存在着很多事关善恶的道德纠葛。《芬奇》虽然和《我,机器人》一样,也将“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作为人和机器人关系的规则设定,但《芬奇》显然更致力于渲染机器人的“人性”。芬奇还在三法则之外加上了另外一条:如果芬奇不在,机器人必须保护小狗,本条指令优先于所有其他指令。

  影片开始,芬奇穿着防护服进行他的日常工作——寻找赖以存活的物资。铺天盖地的黄沙不得不让他结束当天的工作,尽快回家。影片给了家门口的地毯一个镜头,上面写着“温馨的家”。回到家,芬奇给自己的狗Good Year开了一个罐头——末日里,任何能吃的物资都是宝贵的,由此交代了这条狗对于芬奇的重要性。

  但影片最精彩的人物,却是杰夫。杰夫的诞生很有趣:芬奇将书本上的知识输入电脑,一个机器人就诞生了。杰夫诞生后,要习得陪伴和照顾的能力。影片对这个部分的描写是细腻的:基地突然停电,芬奇吐槽了一句:“oh,shit”,便出去维修,杰夫也来了一句“oh,shit”。这是杰夫对于芬奇的模仿。这位机器人对于人类的模仿,不经甄别,将任何事情和信息都照单全收,录入到自己的“行为系统”中。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有了人性的特征。

  由于辐射导致的气候变异,超级风暴朝着芬奇的基地袭来,这让他决定离开。他需要规划路线:南部与北部由于辐射,已经毁灭;东部有太多的城市,意味着可能那里存在更多的人类。在芬奇的概念中,人类是和灾难一样危险的。他只剩一个选择:向西进发,去往旧金山。

  旅程一开始,杰夫主动向芬奇提出:“需要我来开车吗?”显然,杰夫不是一般的命令式机器人,它有自己的思维,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杰夫有一次自行开起车来——它的自动学习愿望过于强烈了,这增加了影片的幽默感。但也有观众怀疑,“机器人三法则”为什么在这里起不了作用了?其实在《我,机器人》中,机器人三法则有时候会导致奇特的违背初衷的事情发生,但这又是合乎逻辑的。还好,杰夫的行动在这里并未导致灾难,只是一个小事故而已。

  芬奇为什么选择去往旧金山?因为他想去看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风景。影片还通过一张明信片,暗示他选择旧金山别有隐衷——关乎他和父亲的感情。开车的路上,杰夫逐渐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人性。芬奇教给杰夫五件事,最后一件就是享受生活,这也是芬奇的生活态度:在末日中享受生活。这可能是不让自己绝望的唯一办法。杰夫在一面镜子前停了下来,观察自己,这可能是它第一次对自己有了一个概念。

  一个有趣的对照是,电影对机器人充满深情地进行描绘的同时,也在强化人类的恐怖性。他们经常被人类跟踪,芬奇拼命逃跑。影片中除了闪回段落,其实没有看到任何人的特写,只是远远的一辆疾驶的车中,有人的存在。这部影片对人的否定,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和动物的肯定,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它非常切合当下的后人类思潮。

  为了躲避人类的跟踪,房车的太阳能板被撞坏了,长时期绝望压抑的芬奇爆发了:我不可能活下来,已经结束了,我太累了,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年迈的芬奇已经感觉不到希望,杰夫却像个知心朋友来安慰芬奇。芬奇对杰夫说:“你会遇到各种事,你无法控制的事,你会有原始的情绪,在这种时候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

  因此,这是一部充满了哲理的电影,对我们富有启示性——我们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我们自己是谁。这不就是存在主义的要义吗?影片后半部分,杰夫将芬奇火化,并将骨灰盒带到金门大桥,埋在桥边。“他”发现,金门大桥附近的植物已经复苏,花开得很美,青草碧绿,蝴蝶飞舞。电影并没有把观众带入彻底的绝望里。

  但是影片带给我们的孤独感仍然久久不能消散。因为影片中,我们唯一的人类主角芬奇已经永远安息了。为他送葬的,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机器人和一只狗。他的灵魂真的能够安息吗?我们看到很多观众在强调观看本片的时代语境。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部影片的?在疫情肆虐以及更多人类生活的茫然未知中,我们更容易对影片表达的主题产生共鸣。杰夫作为由人类创造的机械体,却成了人类世界在末日中仅存的“人性”载体,这让此片充满了讽刺和思辨的意味。(王昶溪)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