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形而上的文学阅读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高谈阔论】形而上的文学阅读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12-26 05:20

【高谈阔论】

原标题:形而上的文学阅读

李洛

我一向不太认同“文学已死”的说法。

文学精准的定义我不太清楚,按照一般的理解,大概是以文字、语言来讲述的艺术,诸如小说、戏剧,以及诗歌、散文之类。以此观之,现在的文字叙事,比如网络文学,点击、阅读量之高,说拥趸遍布九州四海,绝非夸张之词。

这种论调的另一种说法,是“纯文学已死”。这也是一个我不太明白的东西。何为“纯文学”?是那些被评论家认可的文字吗?如果是,那么,被很多读者追捧的文字算什么?大众文学?流行文学?这些东西怎么界定不是“纯文学”呢?

不过,自诩为“纯文学”的那些东西,自身日子不好过似乎是有其实的,像那些挣扎着过日子的“纯文学”刊物,的确有点半死不活的样子。

然而,即便如此,轻言“已死”也不是靠谱的叙述。仅从书籍,即便是纸质书籍的市场状况看,就可以对这种想当然的独断嗤之以鼻。以头部网上书店资料来看,销售榜单上销量不菲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文学作品,而且还是那些划分“纯文学”范畴的大神可以接受,甚至倍加推崇的书籍。比如《活着》《百年孤独》等。

不过,说到当下的年轻人对文学经典犯怵,倒也真。现实生活中,本人就时常遇到“经典名著”读不下去的感叹者。背后的原因,据专家调查,在冗长的“絮絮叨叨”之外,那些情节不太吸引人的故事,硬着头皮读完以后,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这样的情形,可能是由衷之言。

以《红楼梦》为例。大师们对人物、场景栩栩如生的文字赞口不绝,这当然没错。书中对“大观园”内情趣生活和人物习性传神的表达,也是满处的神来之笔。问题是,那些雅致且很有情调的人和事,真的很有趣味吗?

宏观上看,曹雪芹未必认同。袭人的理想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薛宝钗和林黛玉精心谋划做宝玉夫人,王熙凤机关算尽的追求是什么呢?这样的人生追求有意思吗?

只有宝玉,一直想反叛大观园一众角色醉心的美好生活。这个反叛者,不应该是曹雪芹吗?遗憾的是,鉴于时代局限的原因,作者没有找到出路——出家的逃避并不是出路。

作为阅读者,文学作品(即便是小说)的阅读,你必须有形而上的思考和取舍,否则,很多经典著作都会“很难看”。

由之,我们在翻读小说的时候,必须得有超越具体描述的,整体的形而上的思考和辨识,特别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在抵达最后一页之时,内心里得有整个架构层次的审视,或者退一步,至少也得有点超越具体故事的感悟……

正因如此,那些振聋发聩的经典推介才会反复涉及超越作品的人类命运之思,才有抽象(形而上)的存在意义纠结。

只有当我们用形而上的视野去鉴赏文学经典的时候——这需要更宽厚的背景知识——才会发现经典的精彩和诱人。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些裹脚布一样的大部头书籍。

反过来,如果仅停留在单纯的故事上,收获必然有限,像《平凡的世界》,如只是将之当作励志的文字来翻阅,以俺陋见,那还不如不读。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在习惯了考试的标准答案之后,追问的好奇心有些枯萎了……

也许,死亡的不是文学,而是我们的阅读功力。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