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艺”人进得来留得住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出台,为传统艺术从业者注入了底气和信心——

让“守艺”人进得来留得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12-26 05:21

原标题:《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出台,为传统艺术从业者注入了底气和信心——(引题)

让“守艺”人进得来留得住(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陶稳

阅读提示

《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出台,再次让传统艺术保护问题进入大众视野。近些年传统艺术领域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引人关注,为保护传统艺术不失传,各地纷纷采取有力措施,让热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人进得来、留得住。

“随着50后、60后渐渐老去,喜欢听戏的人越来越少,真担心哪一天演着演着饭碗没了。”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秦腔演员包东东说,现在有了立法保护,以后可以在这个行业放心大胆干下去了。

近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出台,明确将秦腔艺术作为保护传承对象,并对秦腔艺术的代表性剧目、剧团和相关乐器、服饰、道具等制作技艺,以及与秦腔艺术相关的历史性建筑设施等进行保护。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表示:“以立法形式保护秦腔传承,表明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制度化保障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对传统文化发展影响,使其保持稳定、长期发展态势。”

保护条例的出台为秦腔等传统艺术从业者带来了底气和信心。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今年32岁的包东东,小学毕业后,开始学习秦腔,至今已近20年时间。“小时候,舅爷喜欢听秦腔,我跟着听,时间久了逐渐被秦腔大起大落、粗犷豪放的唱腔风格吸引,因此产生了学唱秦腔的念头。”

2002年,13岁的包东东进入陕西省咸阳市艺术学校学习秦腔。“当时没想过以后能学成什么样,找工作难不难,只是一门心思扑在学艺上。”老师要求练1个小时的唱腔,他会练上3个小时,每次练完功还在日记本中总结经验,光是练功心得,就记满了五大本。“当时学校条件艰苦,冬天练倒立,双手双脚生满冻疮,但因为热爱这一行,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与包东东从小接触秦腔不同,王熙在35岁时才决定投身皮影戏。来自山东日照的她,出身皮影世家,祖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皮影戏演员,父亲是木匠,善于雕刻和制作皮影人。王熙小时候就喜欢看花花绿绿的皮影人,更喜欢锣鼓一响,幕布后老艺人高亢质朴的唱腔。

90年代的山东农村时兴下海经商、外出打工,王熙专科毕业后来到北京一家外企做设计,但轻松稳定的工作和优厚待遇,并未让她实现心灵上的满足。“外企的工作虽然光鲜,总觉得不是自己最想做的。”因为心底的记忆和情怀,经过一番思考后,王熙和丈夫决定从事皮影艺术。

“拿得起,放不下”

当时的包东东和王熙都没想到,选择的热血和激情道路,实则充满艰难和坎坷。“学这一行,当时只有两条路,一是回农村加入红白喜事剧团,一辈子在家乡的各个村演出;二是留在城市剧团里跑龙套,要跑多少年自己也不确定。”包东东说。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第二条路,在咸阳市一家剧团演各种配角。

“每天勤学苦练,拼命演出,但每月到手薪资也只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看着一起学艺的40多个同学,失业的失业,转行的转行,包东东忍不住感叹:“如果当初知道这条路这么难,就不会从事这一行。”

因为票卖不出去,王熙和丈夫经营的剧团成立后便开始入不敷出。“工作时攒的钱,前后全砸进去,最后还是因为没钱交场地费,被房东赶了出去。”为维持运转,王熙和丈夫找遍了亲戚朋友借钱,还办了10多张信用卡。“当时整天想着如何拆东墙补西墙,为借钱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王熙苦笑着说。

“但再苦再难也从没想过放弃,也不敢放弃。如今在这一行干了10多年,什么苦、累都尝了,现在就像一只风筝,飞那么远了,再想落下也不容易,只能继续奋力往天上飞。”王熙说。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2006年,秦腔、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几年,戏曲类人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地方政府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等相继出台。

王馗分析称,此次陕西省出台的秦腔保护条例,吸收了以往保护制度的经验,既有对文物文献物质载体的保护,也有对代表性艺术家、优秀剧院团体的支持和宣传推广要求,为秦腔的活态化传承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他地方保护传统艺术提供借鉴。

“虽然现在年轻人中听秦腔、喜欢秦腔的还相对较少,但保护条例的出台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包东东说。

王馗表示,制度化保障调动了多元社会群体共同关注戏曲艺术,有利于形成有序的传承梯队,但是要想让传统戏曲持续焕发年轻光彩,戏曲从业者仍需不断探索,在传统艺术基础上创新做法,吸引年轻人主动进入剧场,突破传统戏迷群体范围。

通过向北京西派皮影代表性传承人路联达拜师学艺,王熙掌握了皮影的雕刻、染色、唱腔、锣鼓经等技艺,并成为京西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同样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她的皮影剧团成立了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并被评选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逐渐在北京皮影演出市场中站稳脚跟。

现已成为陕西戏曲研究院在编秦腔演员的包东东,也在不断尝试改进秦腔表演方式,在唱腔方面吸收声乐发声技巧,舞台效果向影视靠拢,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王熙的剧团也不再局限于表演传统剧目,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尝试新主题创作,其中冬奥主题《寻找雪姑娘》《冰雪运动会》等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