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旋律》:唱响时代之声 感受经典魅力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难忘的旋律》:唱响时代之声 感受经典魅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1-04 10:05

  原标题:

  《难忘的旋律》:唱响时代之声 感受经典魅力

  中国文化报记者  胡芳

  国家大剧院成立10余年间,已经为京城观众奉献了数不清无与伦比的艺术瞬间。与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相比,小剧场的演出同样精彩不断。其中,有一场音乐会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已经连续举办了10余年的《难忘的旋律》交响音乐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大剧院、中国歌剧研究会与一家民营机构——麦森文化联手打造的艺术品牌,自2010年首演以来,已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百余场次,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2021年底,《难忘的旋律——名家名曲影视作品交响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这是这个艺术品牌的“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因为疫情,这场音乐会整整推迟了一年的时间,没有媒体宣传,守候了一年的观众没几天就把音乐会的门票买光了。演出当晚,指挥家范焘挥棒新中国第一支国家级电影交响乐团——长影乐团带来电影《江姐》《小花》《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经典配乐和插曲,演绎了《绒花》《怀念战友》《英雄赞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双脚踏上幸福路》《蝴蝶泉边》等经典曲目。参演的既有金曼等乐坛前辈,也有王庆爽、王晨、王泽南、司红军、钱志刚、甘露露、李宏伟、周晓琳、王鹤翔、张大伟、王黎、王相周等歌坛中坚力量和实力派新生代“后浪”。整场演出精彩纷呈,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用小剧场音乐会版歌剧传承经典、推出原创

  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外经典歌剧的传承和原创歌剧的推出。而在开幕初期,古典音乐市场尤其是歌剧市场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大众化普及。在小剧场举办音乐会版歌剧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麦森文化负责人刘建贺回忆,国家大剧院推出歌剧节之后,麦森文化先后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将《茶花女》《小二黑结婚》《紫檀花》《伤逝》等中外经典歌剧,以清唱剧和音乐会版的方式进行演绎,培养和收获了不少的古典音乐粉丝。十几年前的一天,男中音歌唱家孙砾在和刘建贺的一次聊天中,得知刘建贺是科班出身的演出商。于是,孙砾提出一个动议,想做一台既涵盖古典音乐又有歌剧普及同时也能让大众接受的音乐会,两人一拍即合。

  孙砾、刘建贺、女高音歌唱家金曼与国家大剧院节目制作部负责人商议,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音乐会版歌剧的基础上打造一台音乐会,以经典音乐和经典歌剧为主,为青年歌剧演员提供演艺平台,以此传承经典音乐和歌剧艺术。于是,就有了这台《难忘的旋律》交响音乐会。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的鼓励和支持。2010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了《难忘的旋律》首场音乐会。

  “那时候,人们对古典音乐市场都不看好,这样的音乐会几乎没人去投资制作。”孙砾回忆,“我们联系了朋友圈里的音乐家朋友,大家同样怀着一份情怀,演出费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下来,第一场演出居然没有赔钱,这个结果让每一个参与者喜出望外,关键是观众反响也很好,所以就有了将这台音乐会一直做下去的信心。

  据介绍,在“难忘的旋律”这杆大旗下,先后推出了以青歌赛金奖歌手为主的《青年歌唱家系列音乐会》、以演唱经典红歌为主的《“中国红”系列音乐会》、以传唱经典为主的《经典老歌演唱会》以及以传承经典歌剧为主的《民族经典歌剧专场》,也做过五代江姐同台演唱的清唱剧《江姐》。

  越来越多新生代走进剧场聆听经典

  “当年做这场音乐会需要投入10万元,而当时也的确有一些文化公司有意向做这件事情。但大多数人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场看不到收获希望的音乐会,于是都打了退堂鼓。最后只剩下麦森文化。所以,音乐会的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孙砾感慨地说:“一个民营艺术团体的经营者愿意去做有情怀但不赚钱的音乐会,而艺术家则把音乐会作为一个回馈社会、普及古典艺术教育、追求和提高艺术水准的平台。这样一个奇妙的结合没想到竟然做得有声有色,一做就做了10多年。”

  《难忘的旋律》从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首演开始,一直演到全国各地的剧场。后来,孙砾到福建大剧院任院长,也把这个项目引进到当地。孙砾认为,这是一个民营企业走进高端演艺市场,然后做好文化普及惠民助力高雅艺术传播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而刘建贺在一场场不间断的演出中,也乐在其中,“民营演艺机构唱响主旋律,体现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和新时代演艺人的责任和使命。一开始,熟悉这场音乐会的主要是中老年观众,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走进音乐厅,伴随一曲曲一首首记载民族奋进历程的乐曲和歌声,他们去寻找、发现、感悟先辈们曾经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出监督宋官林表示:“《难忘的旋律》记载了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历史印记,记载了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实现复兴梦想的文化记忆。历经10年风雨洗礼,《难忘的旋律》已成为飘动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艺术彩虹,成为享誉新时代中国演艺领域的闪亮品牌。”

  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力量

  一台成功的音乐会除了主办者与幕后团队的支持,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的高水准呈现也是赢得观众口碑的重要标尺。

  国家大剧院男中音王鹤翔说:“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是前辈们的心血结晶、代表了一个作品或一种思想和情感,把正能量的歌曲精神再次演绎,能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祖国的热爱,这正是我们通过歌曲来传达给观众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大剧院女高音周晓琳认为:“观众是对演员最好的检验,经典歌曲的演唱更是对歌唱演员的考验,如何把经典歌曲加入自己的处理同时演唱得精彩并能深入人心是每名歌唱家的艺术追求。我在每次演唱经典歌曲的时候,都会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再次回顾,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也滋养着我。”

  “每每参加音乐会,我所选择的歌曲都是《红星照我去战斗》《小白杨》等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深受听众的热爱,正是他们的热爱,激发了我们每位歌唱者为观众认真唱好每一首歌。”男高音歌唱家钱志刚说。

  参演的歌唱家们透露,他们在重新唱响经典的同时,也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汲取了不尽的力量。“《难忘的旋律》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很多年,走过了很多城市,每到一地都很受老百姓喜爱,《难忘的旋律》用经典红歌、老歌与百姓架起了一道友谊的桥梁,我们用歌声传递着民族情、家国情。”男高音歌唱家司红军说。

  “我出生在美丽的海边城市大连,我很喜欢唱《大海啊故乡》。对于大海的情怀可以说那是我的‘乡音’。”男低音歌唱家张文巍表示,他在欧洲很多地方举办过个人音乐会,也经常唱起这首歌。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没有国界,很多外国的观众都很喜欢这首歌。因为他们能感受到也能听懂最简单的两个字“妈妈”。

  “每次演唱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歌手本身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党课,对于观众而言,除了是审美上的提升,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女高音歌唱家王相周表示,经典歌曲的魅力在于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恩和珍惜。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