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愿借春山意匠 求索其命惟新 - 书画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许钦松:愿借春山意匠 求索其命惟新

来源:羊城晚报
2021-03-01 14:31

  □ 甘韵仪

  “这一路,不敢骄傲,到现在都不敢骄傲。”纵使硕果累累,许钦松仍坚守着“上下求索”的艺术初心。他说,艺术是一场人生长跑。而在这趟长跑过程中,他和他的艺术作品还成为了《羊城晚报》的“常客”。一纸油墨,艺术芬芳,他也由此多了一个与广大市民进行“艺术通电”的渠道。

  人物简介: 许钦松,1952年出生,广东澄海人。岭南画坛领军人物,以独特的笔墨、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经验为山水画注入了新意境,艺术造诣深湛,成为岭南画派又一宗师。曾任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2017年,由其担任总策划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近百年来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结,相继在多地举办,引起极大反响。

  2008年,许钦松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南粤春晓》,作品以写实性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铺叙了岭南秀丽壮阔的河山

  画作“跨专业”,革新“山水观”

  1952年农历闰五月,许钦松出生于广东澄海县一个许姓村庄。上中学以前,他就开始对美术感兴趣。读高中时,班里有个同学家里有一套《芥子园画谱》,无奈同学只允许他借走一周。于是,就是在这短短一周,许钦松把整套画册都临摹了下来。

  许钦松说,他已记不起自己是在多小的时候开始热爱绘画了,估计是一种天性使然。

  他表示:“我天性喜欢艺术,特别喜欢美术。这一路走来,正因为喜欢,不管多累都乐在其中。这种喜欢也使得我的艺术人生获得了很多机会!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出来工作,一路都有很好的老师指导,有很多前辈帮扶,包括有黄新波先生、关山月先生的帮助。”

  他在学习国画一段时间之后,又对版画很感兴趣,于是便游刃于国画与版画之间,成为了一个“跨专业”画家,两者中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互相渗透。他的山水画,用笔如斧,挥洒自如,像“刀刻的山水”。

  许钦松主张革新传统国画,提出有别于前人山水画思想的“大山水观”“大笔墨观”,表现雄浑壮观的山水画境界,形成了作品大气势、大气象的格局。他在受访时曾表示:“因为有创新意识,某种程度上,我的山水画比别人的创新步子迈得更快一点,或者力度更强一点,于是成就了我的山水画艺术。”

  许钦松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代表作包括《个个都是铁肩膀》《潮的失落》《南粤春晓》《心花》《诱惑》等。许多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

  正因有了艺术,人生才绚丽多彩

  从艺近五十年的经历,让许钦松深刻地体会到,要走到艺术的“制高点”,需要竭尽全力,并用一辈子去完成。他说:“可以说是一场人生的长跑!虽然现在进入老年了,但人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路上,还在奔跑、还在攀登。”

  回眸重温来时路,艺海探索志更坚,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贯穿其中。许钦松说,他全身心投入到艺术领域中,艺术追求真善美,由此他整个人生也因艺术对世界充满热情、充满热爱,并用爱去对待一切。“能把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是人生最幸福的体会了。”

  在他看来,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仅塑造着艺术家,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发展。“从某一方面讲,社会是错综复杂的、是多元的、是诡秘的、是充满矛盾的。唯有艺术能安抚人们的心灵,让心平复下来,才能有真善美的追求,进而让整个社会都安宁。”许钦松说。

  当然,从艺道路上也会有迷惑,或者用许钦松自己的说法——“干扰”。“我们艺术人生的走向,肯定会受到一些干扰和误导,会影响你对艺术的追求,这里面有名利等各种各样的吸引与诱惑。一个人的成长有多种选择时,即便对艺术的追求是坚定的,也会产生动摇。特别是在年轻且还没有取得一定成就时,很容易对人生茫然。怎么才能排除干扰和困惑呢?需要有对艺术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在他看来,能与艺术同行,人生是幸福的。“如果没有艺术,人生是单调的,正因有了艺术,人生才绚丽多彩。”许钦松说,“我的艺术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

  初期作品因羊城晚报走进千家万户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许钦松也通过《羊城晚报》去触摸社会的脉搏,与广大市民“心领神会”,这一“缘分”已延续近四十年。

  “我是《羊城晚报》的长期订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就每年订《羊城晚报》。《羊城晚报》还为我的艺术推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许钦松说。

  原来,那些年,许钦松给《羊城晚报》画了不少插画,并时不时有散文等发表在这份报纸上。《羊城晚报》坚持以文化办报,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艺术见解也随着淡淡的油墨香“飘”进千家万户,丰富了无数人的文化生活。

  “《羊城晚报》影响力大,我的作品在初期也因这张报纸的宣传,广受社会关注,这是一个缘分吧。”许钦松说。

  他表示:“《羊城晚报》是许多人晚上回家后饭后必读的报纸,她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与大家的生活情感紧密相连,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文化性。”

  答问:

  勇于再站上潮头

  纸媒依然能引领

  羊城晚报:从昔日的纸媒时代进入如今的融媒体时代,您如何看待传播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传播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许钦松:纸媒是新闻传播的原初方式,便于被保存,便于作为档案资料被记录,有很强的文本性。实际上是新闻传播的一个根,不能完全消失。当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快速且广泛,来得更猛烈。由此,整个传播形态也随之变化。要按照网络时代的形态,把报纸的业务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传播依然依靠新闻的价值。这是根本,网络也好、纸媒也好,采编人员的能力决定了新闻会不会被大量网络信息覆盖掉。当然形式也要多样,要结合网络传播特点作深度调整,须有前瞻性作为,须站在网络时代的潮头,不能只是跟风。

  文化产业有多种形态并不断外延扩张,纯粹的艺术如何和网络时代的产业发生关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并且要努力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我们从事媒体和艺术工作在跨界融合上值得探索的内容。  

  羊城晚报:您对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未来的发展有何期许和建言?

  许钦松:过去《羊城晚报》一直起到引领作用,她在未来发展的新时期,依然有引领的作用。当然,这种“引领”已不是过去的那种,今天是要站在媒体前列去引领,要站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法治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全面发展上去起引领作用。《羊城晚报》拥有全国一流的采编人员,办报的力量很强,她应该做到并且也能够做到。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