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把脉问诊”为基层减负赋能——
调研摸排精准纠治 “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
“针对此前部分教师反映的APP多、参与社会事务多、教师借调导致工作量增加等问题,我们通过精文简会、清理整合APP、公示中小学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进校园事务‘白名单’等举措进行了整治,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显著减轻,能更安心地教书育人了。”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白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宁夏教育领域发生的可喜变化佐证了当地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取得的成效。自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宁夏将整治形式主义放在全局工作中部署推进,通过开展点对点蹲点市县调研和一对一登门督导,上下联动、督帮一体,有效为基层减负赋能。
蹲点调研 深挖问题
解决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的关键。
宁夏有关部门在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开展之初便建立完善了全链条督导调研工作闭环,研究制定蹲点调研方案,力争深入基层发现关键问题。在蹲点调研之前,对调研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并明确提出纪律要求。各调研组采取深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学校、医院、企业、各类站所等一线单位,通过现场看、个别访、印证查,现场登录网络平台、查看工作台账、体验办事流程、摸排问题线索,实地评估减负工作成效,全面了解整改情况,梳理研判问题根源和顽固点。
在调研期间,自治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每天对督导调研工作进行调度,梳理问题线索,研判典型问题,指导各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地毯式”摸排问题、“点穴式”核查问题。在此过程中,调研组发现了摊派保险任务、开具缺乏法定依据的证明、以“调训”名义借调基层干部等一批较为典型的形式主义问题线索。
据介绍,2024年以来,宁夏每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蹲点调研,同时组织各市县不定期开展蹲点调研。目前,集中蹲点调研已深入162个乡镇(街道)以及500多个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各类站所等一线单位。
“蹲点调研组的到来,不仅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激励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相关单位负责人表示。
靶向发力 精准纠治
“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与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宁夏长庆小学党总支书记陈晓秋表示,针对发现的问题,学校自主开发了“一站式”校内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事务,解决了重复填报报表等问题。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宁夏教育厅针对各学校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对应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清理违规借调教师、畅通教师减负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等。
明确了问题所在,必须制定措施予以精准纠治。在调研工作结束后,宁夏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总结复盘工作,深入分析督导调研发现的问题线索,并研究推动减负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具体措施。
带着梳理形成的重点任务、问题线索“两张清单”,督导调研组逐一前往被督导部门,通过与单位“一把手”和有关负责人面谈、走访相关业务处室等方式,共同研究教育引导、政策解读、优化流程等改进措施,督促被督导部门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以实现“解剖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问题”。
据悉,为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宁夏围绕“15个着力纠治”建立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筛选一批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重要内容,从自治区层面监管制度和区直部门内控制度入手抓好建章立制,对自治区层面通报的典型问题开展全覆盖“回头看”。
严抓严管 减负到位
2024年中,自治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接到某县教育局清理借调教师不彻底的反映,随即下发《核查函》要求核查整改。两日后,自治区“四防”督查组到当地核查,发现该问题线索基本属实,要求立即整改。在收到“已整改”反馈后不久的“回头看”中,督察组发现尚有2名借调教师未被清退,第一时间推进整改完成,处理相关责任人并进行通报。
同时,宁夏还对督导调研发现的摊派指标任务、微信工作群较多等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持续传导严管严治的压力。自治区党委督查室对自治区通报的47起典型问题开展全覆盖“回头看”,涉及被督导部门的28个典型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严抓严管,确保减负到位,这是宁夏整治形式主义的基本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卫健委撤销3项创建示范、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汇报暂停“食安督”APP打卡任务、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压减玉米套种大豆任务40%、向国家禁毒办沟通取消“禁毒新闻宣传教育”考核有关指标……宁夏从点上发力、向面上拓展,总结出一批经验做法,发现一批突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深化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据介绍,宁夏将组织市县开展“集中式”回头看纳入了自治区层面2025年减负工作要点。目前,区市两级已通报落实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不到位、违规开具不合理证明等问题6批10起,对1起县级发现、涉及区直部门部署任务不合理问题,责成有关部门立即纠正,形成严抓严管的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