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影”:黄宾虹的书法收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作品

“古物影”:黄宾虹的书法收藏

2020-07-30 09:48:55  来源:杭州日报

  

  明 张弼、桑悦 草书册(局部)

  通讯员 胡慧媚 记者 陈友望

  近日,“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这是黄宾虹收藏书法首次大规模展出,亦为黄宾虹收藏系列展览首展,广受业界关注。展出作品远溯晋唐妙品,多有明清佳作,凡二百余件(组),涉书家数百人。就藏品形制而言,以扇面、尺牍为主,高头大轴不足半数。这其中又有成体系的专题收藏,如晋唐写经、遗民墨迹、乡贤手札与金石书家作品等。

  黄宾虹幼年居浙江金华,见家藏古今名迹,即心喜之。晨夕展对,悟其笔意。弱冠返歙,为睹黄山世族旧藏,不惜跋涉远道。游学南京、扬州,蓄法书名画三百轴,明代楮墨弋获尤多,行箧往来,携以自随。及至清末,黄宾虹旅食沪上,睹欧美人广搜唐宋古画,自言“得以甄别选录,临摹章法”。又设“宙合斋”,购置元人逸品,参悟笔墨。后观故宫名画以万计,采各家所长,出以己意,又历数年。可知其艺术创作与鉴藏活动相伴相生。

  凭借其开阔的眼界、深厚的学问根基及独到的艺术品位,黄宾虹收藏了数以千计的古物。将鉴藏活动放入黄宾虹的艺术成长史中,以毕生过眼、收藏为基础,于其理论著述、书画创作中体察其鉴藏理念、收藏取向、审美好尚、品评标准,从而追寻其艺术与鉴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潜藏的精神追求。

  在历代法书中,黄宾虹体悟“担夫争道”、“留”字诀、文字蜕嬗、书法变迁之大因;在临习所藏中,得笔酣墨饱、刚健婀娜、和厚之气;在欣赏品鉴中,证实其以画之墨法入书、以书法溢而为画、碑帖并重等理念。黄宾虹又借其所藏,充实其学识,涵养其心性,倡存学救世,彰民族自信。

  晋唐写经:古物国粹

  敦煌经卷、晋唐墨迹,不仅因其年代久远而弥足珍贵,更因黄宾虹于此感悟到笔墨之法,认识到文字蜕变原委、书法变迁之大因,进而意识到古物国粹之于中华文明闪耀世界的特殊意义。

  “晋写经卷”原为许承尧旧藏,后归黄宾虹所有。黄宾虹认为晋、魏人写经得“担夫争道”、自然成文之妙。又言:“敦煌所发见晋、魏人真迹写经颇多,可悟书法变迁之大因。”

  黄宾虹对唐人写经的评价十分客观,认为从艺术角度看,“唐·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一类经卷并不名贵。其言:“书家有笔法无墨法,谓之奴书。唐人写经,多经生所作,故不名贵。古人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

  黄宾虹曾借唐人写经论用墨之法,认为好的墨色古厚且活,乃是以画家之用墨法应用于书法,浓墨蘸水,饱笔书之。今观黄宾虹书法刚健婀娜之姿、朴厚生涩之气,显然得于此法。

  明清翰墨:遗貌取神

  黄宾虹言:“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他认为临习古人名迹,以得其神似为上,形似次之。甚至有以不似原迹为佳者,以求“遗貌取神”之意。观黄宾虹所藏明清法书,时有其临习书作、研究手稿与之相对照,令后世得以一窥其艺术渊源。

  张弼草书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桑悦书凝练稳健、舒展流畅。二人书作世不多见,展出张弼、桑悦草书册,桑悦之作有明确年款者,更为罕有。黄宾虹曾通临该册,并于其后录桑悦、张弼小传。于黄宾虹的临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取张、桑二人草书结字之法,加以己之起承转合,使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字如人意。

  明清手札册内有沈周、徐端本、金琮、王宠、周天球、徐渭、詹景凤、王穉登、莫是龙、邢侗、董其昌、邹之麟、陈继儒、高攀龙、恽向、归昌世、文震亨、邵弥、陈洪绶、傅山、方以智、王铎、倪元璐等二十三人墨迹。册后有汪宗沂跋一页。

  祝允明等手札集册(14开),册内有徐枋、祝允明、査士标、唐寅、吴山涛、王思任、王穀祥等人墨迹。

  乡贤手迹:寻根探源

  黄宾虹早年撰多篇文章介绍徽州文化,苦心搜罗徽人墨宝,以期传轶事、存遗风,遣移默化,陶养志行之洁,兴起爱国之心。黄宾虹视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为地方文脉的研究提供了参证。其对乡贤墨迹的珍视,是对寻根探源的渴望,更是其以藏养学的方式。

  这次展览将徽人墨迹于黄宾虹收藏之明清书法中特辟出来,专为一单元,以凸显其对于黄宾虹的重要意义。

  黄宾虹视族祖黄生墨迹为:“潭渡黄氏家宝”。黄宾虹11岁始读黄生《字诂》《义府》,称“公加案语,以发明之”、“直开有清一代汉学之先,论者称其精确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36岁作山水图,自题:“写家白山公黄山诗意。”直至晚年,黄宾虹仍保藏有黄生所著《杜诗说》四册、旧印本《载酒园诗话评》一册及《一木庵诗尘》一册。可见黄氏先德对其治学之重要意义。

  另有詹景凤草书千字文册。詹景凤深于书学,狂草变化百出,不失古法,论者谓可与祝允明狎主当代。该册属詹景凤晚年精品。黄宾虹曾言:“仆见明代詹东图、查梅壑诸人,最初之作与晚年多不类,而气韵即与庸史迥别。”

  名家赝本:不必尽弃

  同所有收藏家一样,黄宾虹的鉴定不可能达到百分百准确无误。更何况,黄宾虹不是单纯的收藏家,他更是一位书画家、一位美术史学者、一位古玩铺经营者。正视其藏品的类别结构,查其收藏背景,探其收藏心态,寻其收藏所得,才能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黄宾虹的鉴藏观、艺术观、价值观。

  唐·三娘子祭叔文、尼灵皈遗嘱(传),该件乃胡霜盦于1944年春赠予黄宾虹。对于这件友人赠送的墨迹,黄宾虹的关注点并不在真伪,而是在一旁写下了文字考释性的跋文。于黄宾虹而言,晋唐写经的价值,不仅在于笔墨艺术,更有助于体悟书法变迁,其中又以考证文字变蜕为重。

  黄宾虹曾言,“古物极不易遇,而摹仿者亦不必尽弃。”在黄宾虹看来,模仿之作“迥与向壁虚造不同,均宜备采,以资参究”。黄宾虹有书《黄州寒食诗》数件。其作于1953年的《西泠写景图》,题识更是直接抄录该诗句。相较于黄宾虹平日意临而不求形似的临摹书作,此段结构、用笔皆深得东坡神韵,展现了其书法临摹功力及对《黄州寒食诗帖》气格的体悟。

  黄宾虹在讲授书画史时,曾多次引赵孟頫言,强调用笔在书体变迁及其派别中的意义:“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又言,“赵子昂云书法以用笔为先,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贵纸笔调和,若纸笔不称,虽能书者,亦不能善也。笔法弗精,虽善犹恶。”

  黄宾虹的收藏心态是论知遇不论优劣、不为物累,他坦言:“敝处长物往往有前后异观,自堪惊诧者,摈而弃之,不若存而勿论,待后时之比验。”

编辑:陈莉辉

职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