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赏析

包伟东的书艺境界:清俊雅逸写性灵

2019-06-28 10:19:37  来源:新华日报

  他对于行书的深研可谓尽力。1997年书写的《刘克庄沁园春词》,笔锋变化多端,结字多用欹侧,书势风姿摇曳,可以窥见学习米芾行书的深刻影响。2005年仲夏,他对于王羲之行草《频有哀祸帖》《二谢帖》《得示帖》《孔侍中帖》《行穰帖》《远宦帖》六帖的深入临习,以及对苏轼行书尺牍的临习作品,可以看到他研习行书经典的成果:对行书基本技法的准确把握和对行书代表风格的自由掌控。其它书作,诸如:2006年书写的斗方《陶渊明归园田诗》;2007年的扇面《秦观满庭芳词》;2014年的中堂《秦观浣溪沙 点绛唇词》;2015年的条幅《孙七政泛尚湖诗》;2017年创作的手札形式的《陶渊明饮酒诗》;2018年的长条幅《姜夔念奴娇词》等。这些不同时期的行书代表作,反映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思考,是对行书“学”的方面的总结与自我超越,是逐步化为“养”的精神历程,体现着他书法学养的逐层深化。其间,行书的研习贯穿于他的书法生活之中,对照二十几年来的行书代表作,早年的临习轨辙印象明显,后来逐步趋于自由抒发。于技法,行书的各种笔法运用更加精熟,少了毕露的锋芒,多了蕴蓄的巧能。于风貌,书写的状态更添几分宁静,少了笔墨的冲击与张扬,多了情态的和谐与闲逸。

  草书的研创也是包伟东致力的方面。他2009年创作的草书对联:上颜春意朝酣酒,到耳秋声夜读书。上联草字大小相间,充实意满。下联草字连缀,书意通达。两联左右相应,疏密相依。2014年创作的草书对联: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书意流畅,草法纯熟。不曾夹杂行书,纯粹洁净。草书笔意,点画形态,表达更为凝练,笔力愈显遒劲。2012年书写的草书作品: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点画分明,轻重相宜,爽而不乱。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言“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别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此作点画萦带飞扬,大小欹正相依,疏密轻重相间,笔势对比强烈,过渡自然生动。笔墨浓重枯淡,随书写自然而生,创作的轻松自如情状似在眼前。此外,他的隶书佳作朴质敦厚,整隽自如。2017年书写的隶书《新罗山人牡丹诗》堪称代表作。

  书艺的提高是包伟东不断进阶的一个方面,对于艺术学养的提升也是他经年努力的重要方面。“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超逸,是非高明之资,孰克然耶?”(盛熙明《书法考》)他多年的积学累功,不止在乐于挥运之际,更是追寻精神修养的融会和涵寓。寻求自身精神境界的形成与表达是书法艺术的实现基点。“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矣。”(姚孟起《字学臆参》)他以兴来之笔,书写性情,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努力追寻书法艺术的同时,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有着耐人体味的意趣和凝结着自身道德修养的人生境界,彰显自己的人格,形成“学”与“养”融合会通的书艺境界。

  多年的浸淫体悟,研习创作,包伟东收获了众多的书法艺术成果:书作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出版、勒石、收藏。例如:1985年3月,《书法》杂志就刊登了他的书作。1989年,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览。之后,他的书作不断获奖:第七届全国书法展览获全国奖(最高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获二等奖;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览获能品奖。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六、八届中青年书法展览;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览;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等。

  擅长行草的包伟东,以清俊雅逸的书艺风格立世,以抒怀性灵的笔墨境界泽惠后学。自己积年的书法学习,化为书作中的艺术理想,寄托着胸襟道义,融为静雅平和的精神境界。身为吴门书道菁英培养计划名家导师,先生肩负着为吴门书道培养翰墨英才的新使命,为书法艺术的发展翰墨传薪。( 蒙建军)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