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文化 纸上性情 品读杨东标的书法-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笔底文化 纸上性情 品读杨东标的书法

2017-10-18 10:25:38  来源:人民网书画

  近几年,杨东标的书法又有新的面貌和突破。退休以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与戏剧创作,同时,他又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书法上。自从他担任宁波书画院院长一职,十余年来,与一批书画家结为好友,同道切磋,许多书画家都把他当作了师友。他在做书画组织工作的同时,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研究和实践。他告诉我,近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安排时间临帖,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深入书法堂奥,一发不可收。因此,他的书风有了明显的变化。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前人经典名帖的汲取和研究,他临礼器、张迁,吸收汉碑的古拙厚重,苍茫散远;又学圣教、书谱,对线条、结体作了分析和研习,颇得晋王内涵,又及飘逸沉着。由此,杨东标的行草书法在原来的流畅、自然、洒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朴厚、典雅和静气,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文人书家的自家面目,颇受同行和学者的赞许。

  文人书法的提出,也属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文坛和书坛,书法家与文人居然也可以分家?这在古代其实无法想象,从古之王羲之、苏东坡、吴昌硕,近至沙孟海、启功,有哪位书家不是文人,又有几位文人不擅书法?遗憾的是,现今所谓的书法家”“书法大师越来越多,而真正称得上有文化修养的书家却少之又少。所以当今书家中有几人能留得住,经得起历史的评判和丈量?因而,当今书家在字外功夫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正是文人书法给我们当代书坛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曾对苏轼书法做过如此评价: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由此联想到,我们或许可以从杨东标的书法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