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意韵-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莲华意韵

2020-05-22 09:26:00  来源:北京日报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佛造像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

  走进国家博物馆北19展厅的专题展《中国古代佛造像》,两百多尊佛造像跨越时空和地域,使人情不自禁在庄严肃穆、宁静安详的氛围亲近这些艺术瑰宝,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仔细看去,它们或站立莲花台上,或做莲花状手势,再联想到寺庙和佛塔的墙壁、藻井、栏杆、经幡、神帐、桌围、拜垫之上那些或雕刻或缝绣的莲花图案,不由让人思考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成千上万种花中,为什么莲花成为了佛教的圣花和象征符号?

  君不见,敦煌壁画中莲花供养的形象随处可见,敦煌文书中也见莲花供养的记载,一些佛塔地宫中还出土金、银、铜、木、绢等材质的莲花。那么,莲花仅仅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吗?答案自然不是。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莲这种古老的水生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了。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莲子显示,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采食莲子。《诗经》中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咏唱,以荷花比喻美丽的女子。春秋时期的青铜方壶上有莲瓣作为装饰,是目前所见较早的莲花纹样。

  汉代以降,随着佛教的传入及兴起,具有佛教意义的莲花与华夏文化相融合,莲花及其图案既饱含佛教的信奉与推崇,又具有世俗的歌颂与赞扬。三国时期曹植《芙蓉赋》称赞荷花“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诗词遇上佛理产生了独特的禅诗,或宣扬佛理,富于哲理和智慧,或修行悟道,表现空澄的禅境和心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中“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以莲比心,表达超脱世俗,追求清净的理想。自号青莲居士的李白在《庐山东林寺夜怀》中写道“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表达自己厌烦尘世,希望安禅修行的愿望。

  禅诗中的莲花成功融合了佛法义理的严肃高深和自然风物的灵动生气,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将文人对莲花的歌颂推向高峰,赋予莲花品质坚贞、洁身自爱的人格特征,花中君子的形象吟唱至今。

  世俗器物上的莲花装饰在佛教文化兴盛的影响下,出现在瓷器、铜器、金银器、建筑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中。与佛教莲花文化重视莲花花朵本身不同的是,莲叶、莲梗、莲藕也成了日常装饰画面的主题,通过堆塑、模印、铸造、刻画等方式,与水草、禽鸟、童子、仙人等构成一道道或潇洒飘逸或清新典雅的画面,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再加上结构造型与空间布局的匹配,莲花主题装饰图案与造型效果丰富灵动,充满意趣。同时,大众又赋予莲花和合如意、连生贵子、并蒂同心等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于是,莲花成为连接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与路径。一方面以生物特征寓意佛法与佛理,象征佛陀的圣洁灵异;另一方面以实体形态装点世俗器物与用具,带着大众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构成中国植物图案装饰的重要部分。(李彦平)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