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边界,“混合空间”正当红(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模糊边界,“混合空间”正当红(组图)

2020-06-19 08:49:15  来源:新民晚报

  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室内设计,表面意兴阑珊,其实正在暗地里酝酿着一场变局。只要细心搜集,你就会发现,证据比比皆是。

  抛开固定的风格,夹杂着各种文化、时尚、流行,纷繁的主题,以开放式的心态去接受古代的、现代的、超现代的、甚至数字科幻的灵感,做出与众不同的空间,建筑师、设计师们正以作品重塑室内设计的新理念和新美学。

——编者

  一直被白领当作第二办公室使用的连锁咖啡巨头,对共享办公概念窥探许久,干脆和铁路运营方联手,推出了首家共享办公门店。咖啡馆不再单纯是让人小憩和享用咖啡轻食的公共场所,摇身一变,以“智能休息室”(Smart Lounge)的设计概念,将空间分隔为窗边单人座位区、半封闭式包厢、付费私人包厢以及可供多人商谈的共享会议桌。从外远眺,依然是咖啡馆的窗明几净、简洁通透,但空间的功能却内有玄机。

  另一个受到大众关注的是某快销服装品牌新近开设的超大旗舰店。店名中冠以“公园”的概念,用负责捉刀的知名建筑师藤本壮介的话来说:“建筑内部既是店铺,也是公园。”他用一以贯之的“白色哲学”搭载“玩乐”关键词,为店铺勾勒出犹如大型阶梯的倾斜屋顶,并利用这种结构打造了一座带有各种滑梯、丛林体育场、游戏区和凉亭的超大露天空间,还在贩售区域融入了个性定制车间和花店,生生把人们熟稔的服装店改成了集零售、娱乐和生活感于一体的复合式商业建筑。

  不止这两个例子,在设计之都上海以及全球各地,设计师们纷纷以不破不立的创新姿态,在疫情高峰过去之后重新探索空间设计的新可能性。一种多元化(Diversity)的“混合空间”设计应运而生。

葡萄牙波尔图的HBK Spectris创新中心办公室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商业售楼处吗?

咖啡店变身“智能休息室”(SmartLounge)

  影院变身“娱乐综合体”

  在近日落幕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上,一众国内外大牌设计师秉持“求同存异、消除隔阂”的观念,打造一批“混合空间”的快闪店和空间艺术装置,让不少观展者感叹设计师对制造“新物种”的执念。

  英国设计师汤姆·迪克森(Tom Dixon)在上海的第一家快闪线下体验店,在整场展览中尤为显眼。但除了他标志性的金属感灯具设计和刻意在空间里显露出的“Tom Dixon”霓虹灯字样还在彰显设计师存在感之外,你已经很难判断这个空间和迪克森以往风格之间的联系。尤其,由独立模块构成的八边形展台“Octagon”,将快闪店“混合空间”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迪克森的说法,“八边形”的设计灵感源自于疫情隔离期间,他在整理资料时,偶然发现马戏团的巡回演出的场地搭建模型。他迅速将模型变成了自己的新作:“这种模式的设计可根据需求,转变成一个组合丰富玻璃展馆,每一展面均呈现不同风格的设计元素,不用追求整体风格的统一,就像是设计师的马戏舞台。”

  电影院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功能空间。不少设计师也在思考,是否能用“混合空间”的概念,让影院空间来一番华丽转型。OFT设计邹卓明、张敬贵在中国香港新概念旗舰影院,就开启了影院变身“娱乐综合体”的设计大幕。

  依照邹卓明和张敬贵的解释,这家被称为亚洲首座雪山山居主题的未来影院,不再是单纯的放映院线,而是跳出单一的观影消费场景,将社交、购物、餐饮与艺术引入影院空间。除了把传统风格山居建筑搬到现代化商业空间之中,以充满历史行迹的叙事方式营造整个影院怀旧的场景氛围之外,他们特意将展映区分为作为私密观影区的“黑匣子”,以及可供话剧、音乐剧演出的“白盒子”。不止如此,在公共区域,他们也辟出足够的空间给MOOV Pop-up音乐商店,供售卖和体验音像制品和衍生品;在公共区域开展“微醺计划”,两位主理设计师还特意设置开放式酒吧,为人们在观影前后提供穿越现实与虚拟的“盗梦空间”。

  “在前期构思时,我们拆解、分析了影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发现影院至少可以容纳五种消费业态,包括文化的、社交的,它还有更多潜力等待设计师来释放,”邹卓明、张敬贵表示,他们的作品只是以“新物种”的姿态为同行重新定义影院社交开了一个头。

罗宾·哈格多恩的胶囊酒店

英国设计师汤姆·迪克森(TomDixon)在上海的第一家快闪线下体验店

服装旗舰店开启了游乐园模式

  是餐厅也是艺术体验馆

  尽管“混合空间”还是呱呱坠地的设计“新物种”,但不少设计师已经深谙其营造之道——风格可以暂且不谈,因为没那么重要,而用逻辑搭建出空间叙事框架,讲述引人入胜故事,从业态跨界、空间情境、商业美学等多重维度去实践,才是其中关窍。

  是艺术体验馆,也是餐厅,这是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携手建筑设计师萨伯斯蒂安·贝汉姆(Sebastian Behmann)在丹麦瓦埃勒的标志性建筑“海峡屋”(Fjordenhus)打造艺术餐厅时,为空间设计定下的基调。船帆一样的隔断、形如浮标的椅子,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更换的每日菜单,以及每一道菜肴精心设计的摆盘造型,让整个餐厅因为不确定性呈现出一种行为艺术展演场的感觉。

  最让食客欲罢不能的是,餐厅内部有一个晴雨表,显示着土、火、空气和水元素,如果今天,火成为餐厅的主要元素,那么便会在露台上进行烧烤;如果水占据主导地位,那么鱼就将成为菜单上的主角。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来此并不只为用餐,而是被一种混合式的空间体验兴致勃勃吸引而来。“我想就是来参观艺术设计的,这里比艺术博物馆还是要前卫,有一种模糊边界的暧昧之美,”一位前去取经的知名设计同行这样评价。

  的确,不少空间经过设计师的融合跨界思维再造,让人有点傻傻分不清的感觉,甚至连原本商业气息浓郁的售楼处都可以变得充满佛系禅意,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个休闲的文化场所。比如,柏年印象设计在南平武夷山捉刀设计的一处售楼中心,就牢牢扣住当地的茶文化,以及自然山水特色,“用艺术的思维去平衡商业价值”,营造出隐逸山居的休闲度假生活空间。

  将茶色提纯和处理为空间的主调,配合清雅灵动的竹木、层次美感的格栅,让整个商务展陈的沙盘区、洽谈区释放一种素雅、静谧的空间气质。同时,设计师们还用同样的逻辑与材质,在空间里设置了茶室、图书馆,试图用一室、一茶、一花、一画,释放出整个独特的东方韵味。

  或许,你可以认为,这是在多元化的外表下,开发商与设计师们携手搭建的另一种吸引人们目光的秀场,但就空间设计本身来说,“混合空间”融合与突破创新也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为整个设计行业带来了诸多启发。

服装旗舰店另有个性定制车间

是艺术体验馆,也是餐厅

  新思维救活老旧空间

  因为疫情项目受创停摆,在设计行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正因为有了难得静下来思考的空隙,设计师们有了对作品、素材进行梳理和反思的时间。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混合空间”的新风潮得以逐渐兴盛,并非偶然。

  富有代表性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荷兰房产经纪人罗宾·哈格多恩(Robin Hagedoorn)趁着疫情,将之前买下的废弃教堂改成了胶囊旅馆。他用空中客房设计的理念打造胶囊睡仓,使得整个旅馆的空间一点都没有显露出以往胶囊旅馆的逼仄,反而因为空间里错落有致的遍布一间间“胶囊”以及大量保留的原有建筑痕迹,而成为历史博物馆,以及年轻人旅行住宿和社交派对的时尚乐园。再比如,葡萄牙波尔图,HBK Spectris创新中心办公室在一座老仓库设置“集装箱”,以“短平快”的方式,赋予了仓库的部分空间办公的新功能,不得不说是一举多得的聪明做法。

  再说回上海,实际上也有大量的老厂房、老社区,以及老旧的公共空间可供改造。横空出世的“混合空间”设计新思维、新美学,为上海的城市旧改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借鉴素材,带来了不少启发。

  就像迪克森所言,“混合空间”的最大优势就是没有固定章法,“灵魂多变”,利用各种不同的空间本身的肌理,可以任由设计师发挥,用美好的创意“上色”。以万变应时代变革,这是设计师明智的选择。而海纳百川、包容并蓄,鼓励创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上海,无疑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琳恩)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