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大国工匠——徐立平》-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聚焦工会

油画作品《大国工匠——徐立平》

2017-11-02 08:12:46  来源:光明日报

大国工匠——徐立平(油画·局部)。郑艺、宋克

大国工匠——徐立平(油画·局部)。郑艺、宋克

  在用画作热情讴歌时代先进人物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上,展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郑艺、绘画系副教授宋克共同创作完成的油画作品《大国工匠——徐立平》十分引人注目。

  从最初构思到画面起稿,从深入走访到细节刻画,这幅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特级技师徐立平为对象的画作,凝结了画家们的巧思、心血和情感。

  从1987年入厂以来,徐立平一直为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进行微整形,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的人”。徐立平的精神让郑艺、宋克动容。只有实实在在的感动并且深入研究才能够画出尊重史实、超越史实的作品。画家们通过阅读徐立平的事迹,观看相关短片、走访及现场采访,有感而发,有感而画。

  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工作时的精神状态,郑艺、宋克与航天技师们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徐立平曾经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内,挖出其中的推进药,任务的艰巨程度不言而喻。获悉这种工作的危险性以后,画家在刻画人物面部表情时就更加注意他们的五官和举止神态的细微变化。画中主体人物徐立平嘴角紧闭、眉头微锁,肩膀向下倾斜的角度被艺术化地放大,意在突出徐立平因为长时间高度紧张地工作而留下的体态痕迹。而针对近景中人物的手的细致刻画,意在表现航天技师在紧张的工作中依然严谨认真的态度。

  在构图方面,郑艺和宋克做了很多尝试,如经典的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对英雄人物的精神形象塑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对这个话题的把握,必须要建立在符合当下艺术文化语境的前提下。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习惯了以多个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让画家联想到了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物打乱,并重新组合在一起。因此,画面最终呈现了多角度、多场景的组合构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既体现了时代的特性,又有别于常规的历史画创作。

  画家们将主体人物放在画面中心,徐立平手中的刻刀,就是他自己研制的“立平刀”。一把小小的“立平刀”,是技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中对工匠精神的精确阐释。画面左侧描绘的是技师们工作时的严谨状态,右侧呈现了他们工作之余的欢声笑语及苦中有乐的乐观精神。人物从左至右同背景连成了几条横向的线,火箭的出现正好打破了构图的单一,使画面错落有致、左右呼应,丰富了画面结构。

  在色彩方面,整个画面的主体色调明快。调色过程中,画家们在背景的山中加入了衣服中的蓝色,在衣服中揉进了山的紫色调,使画面气氛统一、和谐,色块相互呼应。整个作品采用象征与写实的手法,一气呵成,人物、场景呼之欲出。

  无论是构图的节奏把握,还是画面的色彩对比,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叙事性,呈现航天技师们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缩影。绘画是凝固的瞬间,郑艺、宋克所努力的就是把这一瞬间化为永恒。

  在衣服中揉进了山的紫色调,使画面气氛统一、和谐,色块相互呼应。整个作品采用象征与写实的手法,一气呵成,人物、场景呼之欲出。

  无论是构图的节奏把握,还是画面的色彩对比,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叙事性,呈现航天技师们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缩影。绘画是凝固的瞬间,郑艺、宋克所努力的就是把这一瞬间化为永恒。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