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的传承让历史得以被重新认识-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考古苦不苦?

考古人的传承让历史得以被重新认识

2017-12-21 08:29:27  来源:都市快报

吴丝禾生活照

吴丝禾的考古工具包

  我是考古研究所里第一个90后女生

  这是吴丝禾来绍兴考古研究所工作的第三个星期,见到她的那天下午,她刚从工地回来,一身泥浆,尤其是那双新买的雨胶鞋上,已经冲了好几遍水,还是挂着泥。

  “就随便洗洗,反正明天还要接着穿去工地。”她拨了拨略显凌乱的头发,抬起头,用两只大眼睛朝我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她说的“工地”,其实就是考古现场,前辈们流传下来这个接地气的说法,仿佛就是在告诉刚入行的年轻人,这一行很苦。

  但对于25岁的吴丝禾来说,这种苦早有准备,现在有了三个星期的实践,“我早已不把自己当女人看了。”

  学考古是自小埋下的种子

  本科时向父母妥协 考研重拾理想

  吴丝禾是绍兴人,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母亲长期研究绍兴师爷文化,从她记事起,听到最多的就是绍兴本土的各种人文故事。

  巧的是,绍兴博物馆的旧馆地址,就在她家附近,这让吴丝禾有更多机会走进博物馆,看看藏在里面的宝贝。

  “那时候绍兴博物馆太小了,每次都看不够。”跟同龄女孩不同,吴丝禾每次去外地旅游,一定会挑有博物馆的城市。

  耳濡加上目染,吴丝禾的心里,自小就埋下搞古物研究的种子。

  7年前,她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前,理想和现实有了第一次冲突。

  “我是想着本科读考古相关专业,但父母考虑得更现实一点,毕竟,考古是个冷门行业,何况我还是个女生。”最后,吴丝禾作了让步,听从父母的意见,在长沙大学读了四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这四年里,吴丝禾除了学好本专业,对于考古的理想未曾放弃,尤其在决定要考研以后。

  长沙大学没有考古专业,吴丝禾只能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自学三本厚厚的考古专业书。

  我问她是不是很难,书看起来会不会很枯燥。她说:“还行吧,因为喜欢,书里的每一个段落看着都很亲切。”

  兴趣还是最好的老师,之后的研究生考试一切顺利。考上中国社科院后,她发现研究生班20多个同学,有一半是女生。这让她有些意外,想不到跟自己有同样想法的女生并不少。

  学习方向,最终定的是“文物和博物馆”,吴丝禾师从故宫博物院的杨晶教授,主要研究古代玉器。虽然研究玉器不是完全的考古专业,但相比本科学的管理学,已经接近了不少。

  按理说,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是去博物馆搞理论研究,毕业以后,大多数女同学也确实去了博物馆,但吴丝禾不一样,她成了唯一一个下工地干活的野外考古者。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