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古书(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唤醒沉睡的古书(组图)

2019-02-02 08:22: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许彤在平整喷湿的古籍。

工作中的许彤。何超摄

用镊子清除古籍上的杂物。

  镊子在指尖轻拈着,游走于残损的宣纸,纸屑被层层揭起。51岁的许彤坐在大方桌的正中间,埋头伏案。她一边拨弄着案板上泛黄的碑帖,一边用毛笔蘸上糨糊,粘补书页上的虫蛀缺口。在她的巧手慢工之下,“病入膏肓”的古籍“焕发新生”。

  回忆起第一次修复古书时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道光年间的刻本,53页的线装书,补了一个月。”谈及那次修复,许彤颇有感触。“手都在发抖。”

  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风貌,古籍修复要做到“修旧如旧”。修补,需要纸张。而所有工序里,最难的恰恰又是配纸。许彤说,修补用的宣纸,需要纸张材质、厚度和颜色相近。如此一来,修复者常常要自行调色、染色。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在案台前,许彤一坐就是大半天,由于工序繁琐,忙活一天,有时仅能修补一页。配纸、修补需要精细,拆书也不省事。古书分为线装、包背装、蝴蝶装等装帧方式,碑拓也有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装订形式。拆得不好,很可能会对其造成破坏,增加修复难度。接下来,喷水、压平、装订成册,仍旧是对技术的考验。

  百年无残页,故纸有遗香。如今,由许彤参与创立的重庆古籍修复中心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在“修书匠们”的手里,“起死回生”的不光是沉睡的古书,更是残卷中的文化记忆。(刘新吾)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