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兵器重塑新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为古兵器重塑新生

2019-02-28 08:27:35  来源:扬子晚报

  孜孜求索 名扬四海

  1984年,闫民辞职做起了生意。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到古玩市场上搜罗古兵器,这些融汇了先人高超技艺的器物让他如痴如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兵器随着岁月的侵蚀,很多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既然我有家传的手艺,为何不尝试着修复呢?”就这样,闫民走上了古兵器修复之路。那个年代消息闭塞,相关资料少之又少,闫民除了在图书馆的史料中找到一鳞半爪,余下的只能自行摸索。

  后来,闫民干脆放下生意,潜心研究起了古兵器修复技艺。为了学艺,他走遍五湖四海求教名家,甚至还远赴日本购买资料。多年精研,让闫民在兵器修复界打出了名气,中国刀剑、日本刀、大马士革钢刀、马来克力士剑统称世界四大兵器,而闫民都可以修复,一些国外的收藏家都会找他修复藏品,“古兵神医”就是行家们送给他的美誉。有一次,台湾的一位收藏家慕名寄来一套价值300多万元的古剑委托他修复,闫民不眠不休修复了几个月,成果让对方赞不绝口。

  寂寞为伍 半生研磨

  修复古兵器是个寂寞的工作,有时为了修复一把古刀剑,闫民会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陪伴他的只有各色磨石和渐渐重放光芒的刀剑。闫民修复的每一件兵器都投注了大量心血,在修复前,他会先分析兵器的所有信息,器形、年代、制作工艺、制作地域等,之后再制定出适当的修复方案,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动手。

  古刀剑修复,最重要的便是研磨,根据兵器材质和锈损程度,所用的磨石和工具都有严格的要求,在闫民的工作室中,不同的磨石数百块,各类工具上千种。闫民对自己的研磨手艺非常自信,他曾经修复过一把战国时期的铁剑,为了清除剑身上大大小小的锈泡,他先用针头一个个挑破,之后再把磨石切割成1厘米到2厘米的石片,反复推磨刃身,用专用的矿物油和各种金属粉末,调和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用棉花蘸着对兵器进行推磨。前后研磨了半年多,曾经锈蚀斑斑的古剑焕发新生,剑刃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在研磨时,闫民从未戴过手套,他说:“研磨要用手触摸,用心体会。磨到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响声,不同的感觉,只有用手指零距离感受刃身,才会感触到它们的呼吸。”

  子承父业 留住瑰宝

  如今,年过六旬的闫民已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兵器修复大师,经他手修复过的古兵器近千把,就连一些知名的博物馆也会托他对文物进行修复。2018年年底,闫民的古兵器修复技艺还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更坚定了他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

  如今,闫民的儿子闫鹏也从单位辞职,一心向父亲学艺,虽然儿子对古兵器的痴爱不逊于父亲,但在闫民看来,儿子要走的路还很长,古兵器修复涉及的技艺繁杂,对木工、缝纫、金工、漆艺、研磨等手艺都有极高的要求,要想熟练掌握,没有二十年的火候绝难出师。“随着时间流逝,古兵器会越来越少,做这一行就像和时间赛跑,我们父子要做的,就是留下这些先人的瑰宝,让后人们也能欣赏到。”闫民说,如今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古兵器修复的书,未来还想用自己的藏品开博物馆,为这门技艺的传承寻找更多的出路。

  在闫民的工作室里,悬挂着一幅魏碑书法卷轴,最后一句“残生了无悔,情定刀剑魂”也许正道出了闫氏父子的心声。 (赵元君)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