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作传递战“疫”力量(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非遗手艺人:

用创作传递战“疫”力量(组图)

2020-02-28 09:54:30  来源:银川日报

田坤的农民画。

邱兆雨的葫芦烙画。

  疫情防控期间,“宅”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状态。对于不少民间手艺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潜心创作的时段。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创作也成为一种“声援”,表达着必胜的信念。

  农民画 描点滴细节展团结画面

  田坤是自治区级民间绘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农民画在国内外展览,经常受到好评。其中,鲜艳的色彩、夸张的笔法源于农民画朴拙而优美的特点,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情感,则来源于田坤对生活的捕捉。

  2月10日的同心县文化馆,和以往不同,馆里看不到几个人,大家都在单位负责防疫工作的小区轮班。田坤也是,每天早早起来,7点到岗,对往来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值班结束后,就回到文化馆,一头扎进画室里,把疫情期间的见闻感触都画下来。

  “我一般两三幅画一起画,现在已经动笔的有7幅了,后面还会画,应该要画15幅。”田坤说,如果没有疫情发生,她现在应该是在准备一个画展项目的参展作品,“30张底稿已经画好了,但现在出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必须画下来,因为画展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想没有什么,能比当下人们的团结努力,更能体现这个主题。”

  在田坤的画里,是用大家最熟悉的视角,记录周围发生的一切。她画给居民送菜的社区人员、测量体温的志愿者、喷洒消毒液的工作人员……“上次看到居家隔离的住户,门口都贴着一张印有桃心的纸,上面写着‘健康平安’,我就把它画下来了。”田坤说,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小细节会触发心里的感情。这些细节经过她的观察、筛选后,进入画中,展现的是面对疫情,人们由心而发的人情味和生命力。

  葫芦烙画 绘医者仁心保平安吉祥

  悬壶济世,是人们对医者救人于病痛的赞誉之词,其中的“壶”指的就是葫芦。

  邱兆雨是银川市金凤区第四批非遗传承人,他不会治病,但他爱玩葫芦,自己种葫芦,在上面刻绘、烙画,或者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疫情严峻之时,邱兆雨看着电视上每天播放的新闻,心情也跟着紧张。“我一个快70岁的人,也做不了什么,就天天在家里呆着,摆弄摆弄这些葫芦。”邱兆雨说,葫芦一直被人们当作是吉祥的象征,看着家里放着那么多葫芦,他想把新闻里的内容画上去,也寄托着他的心情,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葫芦寓意吉祥,适合刻画积极向上的主题。”邱兆雨说,这段时间,他看电视上播放和抗击疫情相关的内容,有什么感触的画面,就用手机拍下来,自己再进行创作。一个葫芦烙画平均3天能做好,邱兆雨虽然不赶时间,但有了想法就是勤快,晚上画草图到凌晨一点,白天照着图,用烧烫的烙铁烙上去,有时候根据自己的设计,还要用丙烯颜料上色。

  他的葫芦画里,大部分是医护人员的形象,邱兆雨认为,悬壶济世本来指的就是这些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更多人的平安,所以把医护人员画在葫芦上,看着心里踏实。其实,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邱兆雨把自己的作品发到朋友圈里,收获了许多感触和共鸣。“我制作了一个‘中国英雄’的葫芦,女儿单位里的人喜欢,送给他们了,也是个祝福,希望大家都平安!”邱兆雨说。(李尚)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