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涵萱:探索影像的本质-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蒋涵萱:探索影像的本质

2020-05-07 09:07:08  来源:杭州日报

“近拟遐远”个展现场

“公共亲密性”双个展现场

  蒋涵萱,1995年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当代艺术实践系研究生,已被录取为2020年牛津大学纯艺术专业研究生(第二硕士)。浙江省美协会员,2018“新峰计划”入选艺术家之一。2019 被评为“优秀新峰”。同年入选中国美术报五四百年百杰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被中国文联基金会、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机构收藏。合作作品《欣乐使者》(蒋涵萱、王耀亮)入围2018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公共艺术全球征稿(第三)。参加国内外展览、电影节三十余次,包括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考文垂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伦敦独立电影节、曼彻斯特国际电影节、迈阿密独立电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等。实验影像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浙江展览馆、浙江美术馆、上海K11美术馆、英国 Harrow 艺术中心、韩国CICA美术馆等展出,并在英国电影频道UK Film Channel线上公映。

  作为当代艺术门类的其中一个重要类型,实验影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验性走在了先锋艺术的前列,中国的影像艺术逐渐崭露头角,它在叙事结构和风格手法上力求丰富多样,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多元。本期青年艺术家蒋涵萱运用媒介技术手段,以影像的方式将艺术回归到最初,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图景。(孙乐怡)

 

  蒋涵萱自述:我近年的创作主要以实验影像为主。在当代语境中,我总是在思考人与空间、场所之间的关系。个体或集体的人如何介入这个空间?如何经历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我的作品主要在围绕这些讨论,并旨在通过观察、凝视与想象去体验场域。我企图把心理的“时空差”,代之以物理的“对象化”,用介于诗意和记录风格之间的影像“凝视”场景来表现,以探讨现代社会人们时空接续、交错所产生的心理图景。我希望通过引导观众深入理解对不同场景背后的时空转换、地域文化差异,并基于对一系列不同场景的贯穿性感受,来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由此在当代语境下更深刻地理解跨文化、跨地域、跨时空性。

  学术简评

  蒋涵萱的实验电影《幻象制造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沐浴在阳光下的空灵,这是一种隐喻。这部作品充满了想要告诉我们些许事情的语言——些许重要而珍贵的事情的意念。它还想要向我们呈现些许事情——抑或是任何事情。它想要向我们揭示些许事情——抑或是任何事情——任何我们想要的事情。但它又是虚无,被剥去了语言的外衣,可真的是这样吗?任何美丽的喧嚣说教——作为机械“装置”中的元素,只是梦想制造机的齿轮:这就是希望的制造者。但希望是虚假的,梦想是空洞的,没有实质的内容物,空无一物,仿若虚无,什么都没有。好莱坞是沙漠里的热带天堂,那里有蜡像馆……可为什么蜡像不会融化?为什么梦想没有成真?

  蒋涵萱的电影具有观察性和实验性,是诗意和开放的。我们没有被告知要思考什么,或者如何思考。我们看到的图像和场景使我们能够回想起亲眼所见的世界,以及我们自身对这个世界的主观认知。然后,我们被引导去体会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

  将这个作品描述为对现实的纪录将误读其内在的诗意。蒋涵萱拒绝使用叙事体(那种我们通常认为的理解方式)来表达想法,并且以非线性的呈现方式来使用观察素材,将感知和审美作为她核心的关注点,这使得她的作品不拘泥于世俗的解读。她的作品都像极具力量的艺术品一般存在着。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动态影像学科带头人,视觉艺术家,电影制作人 Jordan Baseman

  蒋涵萱通过电影、影像、摄影等媒介关注人类相互关系和感知中的切近与切远。对任何艺术家而言,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些抽象的想法作为具体的视觉创意经验,进而激发双方(艺术家和观察者)产生共鸣,这无疑是很大的挑战。作者与观者在文本上的共同创作和生发,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解决的艺术问题。它一直以来都是基于作者表达内容和媒介属性的选择来表达这些人性的体验。蒋涵萱明智地选择了通过跨媒介各自的关注点与局限性来表达。

  在她探索距离尺度的具体层面上,个展“近拟遐远”提供了两种观察方式的视角。一是通过静态摄影向我们提供了某种记录,二是通过直接介入作品来讲述个人体验。我得出结论,这个展览代表她的回答——探索切近与切远之间的语言形式。她在探索我们如何将自身所属的文化、记忆和经验转换到未知的场域。这是她对于个体经验与公共场域之间相互关系所做的追问,这是超越人们日常惯例的理解方式的挑战。

  蒋涵萱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她不仅对经典主题提出了新的定位,而且在全球化疫情的存在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变换的场域中个体间距离的关系。夸张地来说,这也许会是我们面对生存的精神问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制作系教授,导演 Deland Nuse

  艺术微评

  在蒋涵萱的实验性作品面前,每个观众都是艺术创造者,透过她的影像“凝视”,有可能就是你观察场域的一个通道,她作品中心理的“时空差”和物理的“对象化”,都会变成不同场景的贯穿性感受,这种感受再叠加你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就能完成一次美学意义上的艺术体验。所以说,蒋涵萱这种先锋性和实验性的作品,是在与观众的融合、互动中完成的艺术创造。

  ——文艺评论家,“新峰计划”执行人 郑晓林

  师友说

  蒋涵萱是一位极具诗意的艺术家,她有着对于世界极富直觉的洞见,以及作为艺术家的真诚。

  她经常引导观者探讨这些问题:当我们趋近一处场域时,如何去感受意识中遐远的存在;当我们在用个人经验去取代图像带来的集体体验时,如何去探索真正的远与近的边界,以至于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

  她不仅通过观察、凝视与想象去体验场域,还通过作品直观地再现了介入并经受空间的体验。她有时是旁观记录者,有时是参与者。在她的作品里常常带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诗意,随着她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相处方式而发生改变。她的记录看似漫不经心,又充满了路转千回的叙事感,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动态视觉能力的把控。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 甘莹莹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