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铜弥勒佛造像鉴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唐代铜弥勒佛造像鉴赏

2019-08-12 09:28:55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图①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同儒家、道家思想一样,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习俗、语言习惯等各个方面。佛造像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都留下了不少精品,其中有明确纪年的佛造像则具有更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本文来介绍一件唐代景云二年(711)弥勒佛造像。

  这件弥勒佛造像(图①),铜质,通高8、宽3厘米,重110克,1988年安徽省肥东县撮镇镇大窑村农民挖水塘时发现(参见《安徽省文物志》),现收藏于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该铜佛像塑佛身着袈裟,立于莲花座上,佛的双手手心向前作伸展状,面容丰圆而和善,神态安宁,头顶高肉髻,头后双圆形背光。佛像身后连铜壁,壁顶部呈半圆状,壁面刻有火焰等纹饰。铜壁的背面刻有铭文(图②),内容为:“景云二年六月十七日,司马蒋妻□十三娘□亡兄敬造弥勒□,铺□者生大家□平安。”铜壁下方承接一龟形座,龟首呈上昂前伸状,两足作向前爬行之势。从这个背面看,即是龟趺碑造型。

  公元1世纪,在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下,佛教造像最早出现于印度西北部键陀罗地区。中国的佛造像艺术是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后,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艺术精华,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造像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造像逐渐脱离古印度和中亚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

  到了唐代,佛造像的艺术造诣发展到巅峰时期,其已将南北朝时期轻盈飘逸的艺术风格,逐渐转变为包容宽厚、雍容华贵的大唐时代风貌。总体来说,唐代佛造像造型比例匀称,站姿挺直,衣纹的刻画细致写实。佛像面容所露出的亲切和善的微笑,显出其既有出世的超然与神圣,又有入世的情怀与亲近。肥东县的这尊铜佛像正具有以上这些特征。

  肥东县在唐代时为淮南道庐州慎县,地处江淮之间水陆要冲,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这尊铜佛像背面明确纪年为“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正值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时代,国力处于上升期。特别是武则天崇尚佛教,最精致的铜佛像多出在武则天统治时期(690—705)及其以后近百年里。肥东县这尊铜佛像铸造时间在武周之后的第六年,续其遗风,正是佛教发展及佛造像艺术的全盛时期。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