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画作品透察时代共性-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从书画作品透察时代共性

2019-05-15 08:52: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荷花双蝶图(国画) 陈洪绶 中国美术学院藏

练江归钓图(国画) 石涛 浙江美术馆藏

  浙江是古代“海洋民族”百越族的发祥地,历来坐拥优渥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并将其辐射于周边的同时,又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日前,“心相·万象——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该展以大航海时代的中外交流史为考量背景,精选了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的《坤舆万国全图》,以及王阳明《草书七言诗》、东皋心越《竹石花鸟图》、黄宗羲《与郑梁书》、“秦淮才女”柳如是《奉送兵宪沁州王公泊翁老祖台容擢济南大参叙》、徐渭《易窑谱》等120余件(组)明代与清初时期浙籍及旅浙精英人物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及相关文献史料和木刻古籍。

  展览分为“瀛涯胜览——浙江风尚的全球视域”“知行合一——浙江人文的心学思想”“励精图治——浙江智慧的多元发展”“澄怀观道——浙江书画的艺术传承”四大板块,综合反映了浙江精神在思想、文学、文艺、美学、科技、军事等各大领域的历史风貌,为观众理解“浙江精神”提供了深邃的历史眼光。

  15世纪至17世纪,世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扬帆远航,拓展新知,成为一时风尚,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碰撞与交流。郑和七下西洋、白银流通、耶稣会士来华……使得当时的明朝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成员。而这时的浙江,在迎接、投入并推动这样的新风尚中也表现出蓬勃活力,不仅在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上也积极融入,一批心系天下、思想先进的人士展现出全球视野。

  绍兴人马欢通晓多门外语,先后3次随郑和出使西洋,他曾到达20多个国家,完成了《瀛涯胜览》一书。杭州人李之藻,不仅将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翻译介绍给国人,同时协助传教士利玛窦刊刻《坤舆万国全图》,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以天朝为中心的完整世界地图,打破了中国人固有的“天圆地方”观念,也改变了士大夫的世界观。杨廷筠协助耶稣会士艾儒略编写《西学凡》,介绍耶稣会士带来的7000部西书的主要内容,成为学习西学的入门书籍。而被时人誉为“文武全才第一”的浙江余姚才子朱舜水,则在明清之际东渡日本,讲学20余年,是这一时期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中国人之一。

  除此之外,余姚人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之学。这位被誉为朱熹之后最大的儒者,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强调“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深刻影响。“西学东渐的成功,还归功于晚明社会提供了宽松的接受氛围,让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如鱼得水,也让士大夫们真正开始放眼看世界。”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说,由此,全新的启蒙时代来临了。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