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书法里的魏晋风度

2019-08-23 08:34: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魏晋书风》

  刘涛既是书法家,也是书法史家。他深受唐长孺先生影响,对魏晋南北朝史下过苦功,数十年深入研究魏晋书法,笔下也颇具魏晋气象。《魏晋书风》是研究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的札记,有史料,有心得,更有创见。

  回望历史,刘涛认为:“汉魏之际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精神气候’里,文字书写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书迹不再仅仅是书面交流的文字形态,更是文士用以‘寄兴’的手段,用来表现‘风度’的凭借。于是,书写技艺自在的审美价值凸现出来,以‘善书’而获致声名的书家群体迅速壮大起来。”魏晋风度,让文化人神往不已;而魏晋书法,也让后来书家梦魂牵挂。

  魏晋时期,草书、行书和楷书在士大夫阶层盛行起来。学草书,师法东汉张芝。学行书、楷书,宗尚曹魏钟繇。魏晋书法的中心人物王羲之也是如此,他推崇“钟张”为“二贤”,评价也最高:“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王羲之成名之后,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说自己“抗行”钟繇,是毫不相让的口气,攀比张芝稍微谦虚一点,还讲个次第关系,谓为“雁行”。但是王羲之给朋友的信中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言下之意,“抗行”张芝并不难,只需多下功夫就可比肩。

  刘涛研究发现,《兰亭序》为世人所知,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墨迹本之后。当年太宗下诏购求王书,所获甚多,达两千多纸,万机之暇,倍加执玩,尤其“宝重”行书《兰亭序》,也愿意让近臣分享,令宫廷拓书人摹拓《兰亭》,将复制品赐予房玄龄等八人,于是传播开来。何延之用了上千字篇幅记叙了萧翼装扮作书生,设计于辩才和尚处赚取《兰亭序》的经过。按何延之的描写,萧翼手段,可谓盗窃,有如今天报章娱记笔下的“八卦”,虽然好看,许多学者并不当真。南宋桑世昌《兰亭考》卷八引录的宋人跋文,“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无咎)表示半信半疑:“《兰亭》若是贵耶,至使万乘之主捐信于匹夫?……以太宗之贤,巍巍乎近古所无,奈何溺小嗜好而轻其大哉!”

  对于后学对王羲之书法的不同态度,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书法的分期问题,刘涛冷静地指出:“王羲之并非书法神童,他的书法也有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寻绎这个过程确实为难,因为存世的‘王书’墨本、刻本,多是四十岁之后写的尺牍,即使同一种书体的尺牍,面貌也多,并无一件真笔原迹,所以学者很少讨论王书的分期问题。”刘涛根据前人文献,将记载有关王羲之书法变化的只言片语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辨,再按时段先后排列,理出了一条王羲之书法发展的线索。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