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重视文化战略 高擎“新娄东画派”大旗

2019-10-22 08:30: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新娄东画派山水画作品展(厦门)开幕式现场

新娄东画派山水画作品展座谈会现场

  历史上的“娄东画派”起源于“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他们精研传统且笔墨精湛,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出身仕宦世家的王时敏,潜心书画创作,将文人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清初“画坛领袖”。王鉴是王时敏的子侄辈,崇祯时的举人,工于山水且成就不凡。王翚系江苏虞山人,出身于四代相传的绘画世家,同为王时敏和王鉴学生,60岁被荐入京,为《康熙南巡图》主笔,供职内廷8年,影响了宫廷山水画风格。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继承家学,获得康熙帝的欣赏。康熙中期,朝廷开始对维系传统文化的摹古画风加以扶持,将王时敏、王鉴等人的绘画视为“山水正宗”,画风传遍宫廷画院和仕宦阶层。特别是王原祁,拥有一批从其习画的弟子和朝野间的崇拜者,藉此契机,逐渐形成流派势力,王原祁遂以家乡“娄东”命名画派。“娄东画派”影响甚广,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并对后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四王”将摹古之风推到极致,但仍有其时代局限性。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对于前人笔墨的概括、总结,不仅为后人了解、学习以及临摹古代山水画,特别是“元四家”的绘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同时对中国山水画在抽象化、符号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当代山水画的开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娄东画派”的鼎盛与衰落已成历史,生活在太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需要思索的是: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娄东画派”的艺术成就?“新娄东画派”的逐渐崛起,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了恰当的当代路径。“新娄东画派”这一创作群体,发展到今天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出生于太仓的朱屺瞻、宋文治两位艺术大家,在当今美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他们是“新娄东画派”的举旗人。居住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地区的太仓籍画家宋玉麟、张培成、张培础、宋玉明、凌清等,阅历丰富,学养深醇,成就斐然,代表了太仓美术创作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力量。生活工作在太仓的邢少兰、陆涌生、蔡萌萌、王斌、朱强、邢曦峰等10多位画家,是当前太仓美术创作的中坚。

  如果说,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完全承继了董其昌的衣钵,在美术创作上追求静雅、浑穆、飘逸的山水风格,是典型文人画的代表。今天,太仓打出“新娄东画派”的旗帜,除了继承“娄东画派”儒雅、清新、细腻的传统外,不仅重视笔墨、意境,还注重写实,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进而赋予中国画以新的面貌,是中国画当代转型过程中一项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举措。

  第一,它延续了娄东文化的文脉传承性。“新娄东画派”的提出,实际上是反映了人们在思考,如何有序传承娄东文化?如何站在现今的视角去审视“娄东画派”?“娄东画派”的笔墨形式把文人画推向极致,它本身就是一次革命,虽后来又被“革命”,但正是这样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循环发展,促使学术界思考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这是“新娄东画派”创立最重要的意义。可以肯定,中国画传承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历史传统基础的,也是有实践依据的。无论是太仓的文化主管部门还是当地的艺术家群体,都无一例外地应从文脉延续的角度思考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第二,它反映了娄东文化的开放包容性。“新娄东画派”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亮丽名片,既根植于当地文脉,又着眼于当代创造;既有向前辈艺术家学习的内涵,又能聚集一批艺术家为共同的文化繁荣而创作。“新娄东画派”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娄东画派”原有的文化精髓,也更多地继承包括江苏历代以来的文人画及其他画派的各种文化精华。这一点与太仓港口城市的开放现状十分契合,也因其包容性而利于向全国的不同地域做推广交流。

  第三,它揭示了娄东文化的开拓创新性。“新娄东画派”不仅具有传统型发展意义,在传承之外还有发展。有些画家有较为清晰的师承关系,作品也体现了传统画派的面貌特色,但仍有一些人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较为大胆的创新,比如色彩、写意性以及山水画中呈现的现代意识等。传统的“娄东画派”或过于仿古,但“新娄东画派”能够发掘适合自己的营养成分来充实和发扬自己,具备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如作品题材,既有描写江南山水,还有绘制城市山水,甚至域外景观的;作品尺寸亦没有跟随流俗,片面追求大尺寸,而是按照自己的艺术规律取景构图;作品风格袪除规整刻板,而追求鲜活的时代气息等。

  客观地说,“新娄东画派”是太仓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积淀、新时期文化兴盛繁荣、当代先进文化凝结形成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这个文化群体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自2006年以来,在太仓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在江苏省美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画家们来到井冈山、天柱山、太行山、雁荡山、三清山、新安江、天台山等地创作采风,并与各地同仁开展交流,吸取众家之长,丰富“新娄东画派”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伴随而来的展览陆续在苏州文联美术馆、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太仓博物馆、台湾孙中山纪念馆、昆山侯北人美术馆、南京江苏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等举办。通过这样的巡展和交流,不仅打响了“新娄东画派”的旗帜,同时也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进一步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取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和时代的气息,融入自身创作,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画派的确立包含着诸多因素,比如同时代涌现出杰出的具有影响力的画家、画派的承启文脉清晰、群体性美学价值趋同、作品为世人公认而被载入史册等。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把“娄东画派”的传承作为文化艺术重点项目来抓,每年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沉下心来创作,并多次举办展览,使项目不断产生影响,艺术家从中也在不断成长。值得欣慰的是,太仓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出人才、出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娄东山水画展”首次在姑苏城里举办,这也开启了太仓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展览的成功举办,反映了娄东画坛的后人们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的危机感。虽然当年参展的王昌龄、张国柱两人已辞世,但展览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加入。可喜的是,太仓有着一群数量颇为壮观的中青年爱好者,他们是“新娄东画派”的“铁粉”,对“新娄东画派”的追随如痴如醉。尽管他们人生经历不同,职业生涯各异,各有师承,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绘画艺术的痴情不悔。他们代表了“新娄东画派”发展的希望。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