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艺术公开课

色彩的秘密生活:谈古论今话色彩

2019-11-08 09:51:15  来源:西安日报

色彩的秘密生活 作者:【英】卡西亚·圣克莱尔 译者: 李迎春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由于热衷探究色彩的神秘性,英国作家卡西亚·圣克莱尔撰写了《色彩的秘密生活》。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力图在简史与个性速写之间开辟一块中间地带,为读者奉上七十五种最吸引我的色彩。它们有些源自艺术使用的颜料,有些源自染料,还有一些更接近于理念或社会文化的产物。”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给原配夫人唐氏的《钗头凤》中的句子。大意是,红润酥嫩的玉手,捧着装满黄縢酒的酒杯。纵然满城春意,但如今唐氏却像宫中的绿柳遥不可及。这首诗好就好在,用红黄绿三种热闹的颜色,与后面的恶薄、愁绪和离索对照,诗人心中怅惘,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古往今来,色彩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特质,从未改变。

  由于热衷探究色彩的神秘性,英国作家卡西亚·圣克莱尔撰写了《色彩的秘密生活》。书中主要内容不仅包括牛顿爵士定义的七种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收录了黑色、棕色和白色。全书由此十种颜色为底色,向读者展现了相关颜色的历史痕迹。但这本书绝非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色彩史,而是将这些颜色在人类历史中的惊鸿一瞥摘录了下来。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我力图在简史与个性速写之间开辟一块中间地带,为读者奉上七十五种最吸引我的色彩。它们有些源自艺术使用的颜料,有些源自染料,还有一些更接近于理念或社会文化的产物。”

  在了解色彩的“高光时刻”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颜色与光的关系。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我们感知的颜色,实际是物体被反射那一区段的光的颜色。换句话说,色彩是真实的物理存在,绝非大脑的一种内在表现。关于色彩的真实性,自17世纪起就一直在争论。至今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段子:这个姑娘的连衣裙是蓝黑的还是白金的呢?其实,我们眼中的色差,就是身处之地周围的光在作怪。

  然而,关于色彩与光的结合,我们不得不去探究绘画中印象派的成因。虽然本书里引用了英国风景画大师J.M.W.特纳的话,“光是一种颜色,阴影是对它的褫夺。”但我认为,特纳的“太阳即上帝”的光学运用理论,更为重要。这句话为后来印象派画家提供了技法上的指引。法国园艺家阿兰·巴哈东在《花园词典》中写道,“1850年左右,有人发明了油画颜料管,自那之后,艺术家们就把他们的画架支在了山脚下、河流旁和花园。”绘画工具的变革,成就了印象派。难怪有人说,没有颜料管,就没有印象派。

  弄清了色彩与光的关系,作者圣克莱尔将带领读者去探究色彩的独立性,也就是颜色的特征。如果说色彩是一种语言,那么它不仅代表艺术,有时还代表政治,代表情感,具有时代与社会的意义。同样,色彩在我们面前,就像绚烂光谱,呈现出历史与社会的复杂性。比如“青”色,在我国古代,它既有卑贱的意思,如“青楼”;又有好名声的意思,如“青史留名”。因此,通过色彩意义的变化,我们能摸索到历史的脉络。

  色彩命名,大致可分几类:以金属元素命名的,铅白、铜绿;以植物命名的,藏红、姜黄和苋菜红;以动物命名的,象牙白、胭脂虫红;以地点命名的,那不勒斯黄、荷兰橙;还有以贵重珠宝命名的,银白、琥珀色和祖母绿。

  每种颜色的名字背后,无不隐藏一段珍贵的历史纪录。象牙白,在历史早期很可能指的是海象牙。海象在冰岛传说中叫鱼牙。随着社会发展,象牙成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开始使用象牙做各类装饰品。由于供不应求,人类最终走上了非法猎杀大象的不归路。据估计,照此速度,不出十年,野生大象将会灭绝,海象也将濒临灭种。

  有关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个有趣的话题。书中说,粉色是女生的颜色,而蓝则属于男生。又因红褪色以后就成了粉,那么粉被认为是一种更接近于高贵的颜色。商家认为颜色的偏好,可以带来增值效益,这当然归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在本书中,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作者谈古论今,学识杂博,围绕色彩,侃侃而谈,令人很长见识。通过一本书,我们恐怕无法了解色彩的全部世界。但它至少为我们敞开了一片海洋,让我们扬起帆,去色彩的历史中远航。(夏丽柠)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