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万多次的落锤,几小时的劳作,不断重复淬火、锤打……“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朱军岷,深耕铜艺近30年,恢复传统,创新工艺,打造能够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铜制器物;更以独创的熔铜技法,探索铜在传统技艺之外的艺术感。
一手执一块两毫米厚的圆形铜板,一手握一把趁手的锤子,将加热的铜板缓缓浸入水中,淬火后,将质地变软的铜板置于木桩上,就着桩上木窝的弧度,开始下锤击打……
每一锤落下,就微调铜板位置、变换落锤力度。伴随着“铛铛”的锤击声,锤头在铜板表面落下丝丝印记。每一锤对铜面的改变或许微乎其微,但随着时间推移、锤痕累积,最初的铜板不断变换形状。从浅浅的铜盆,到深深的弧度、更流畅的曲线。
不断重复淬火、重复锤打,圆形铜板四周,荷叶般的皱褶慢慢收拢、平滑,逐渐有了壶的大致形状……
位于杭州余杭临平的一间工作室里,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朱军岷(见上图),正沉浸于手工打造铜壶的专注之中。
“制作铜壶的魅力,在于它事先没有成型的模具,需要一边敲、一边揣摩。它的型其实就在工匠心里,诸多细微的变化,都在成型的过程中慢慢完成。”对朱军岷来说,一点点看着铜壶等器物在手中诞生,见证完整的制作过程,正是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