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也有绘画定制?-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17世纪也有绘画定制?

伦勃朗与《夜巡》的故事

2020-05-07 09:11:39  来源:杭州日报

  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泛滥的时代,当时的绘画主要是为市井各种阶层做肖像画,因此雇主的满意与否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伦勃朗青年时就已成为阿姆斯特丹家喻户晓的画家,与当时其他画家只追求人物庄严肃穆的千篇一律的画风不同,他总是别出心裁地描绘人物形象,力求显示人物独特的个性。伦勃朗的众多作品,精妙展现出了巅峰时代的荷兰,在科技、艺术、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作品,就是以下这幅《夜巡》。

  《夜巡》是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的群像画,画中人物以近舞台剧的形式表现,近处有两人,其一身穿黑军服,披着红披巾,头戴黑礼帽,另一个穿着黄色军服戴着黄色的帽子。其他人则或持长枪,或挥舞旗帜,或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该画作在构图上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象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且明暗对比强烈,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据记载,伦勃朗是一个对绘画非常关注的人。而且,他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中,不在乎人情往来,只关注自己是否画得符合自己的要求。1642年,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队的成员们请他画一幅群像图。当时,人物众多,而且每个射手都出了一百荷币,都认为自己应该站在重要的位置。当时画坛上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志愿军人的群像必须按照身份和军阶分配到与画面相对应的位置上去。不过,伦勃朗却打破常规,既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身份和军阶来画画,也没有像射手们要求的那样有一个豪华的宴会场景或是欢快的娱乐场景,而是精心设计构图,采用了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让这几个人能够全部出现在画面上。

  这幅画里面的人物虽多,但每个人都安排得错落有致,还巧妙地利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突出了两个中心人物和人群中的一个小女孩,塑造出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赋予了这幅画不一样的意义。同时,因为光线的明暗交替,又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但是,收到画的射手们却很不满意,都觉得自己位置不重要、脸部神情不够清晰等,于是要求伦勃朗修改此画。伦勃朗拒绝了,恼怒的射手们将其告上法庭,导致这幅画在当时也争议颇大。

  不过,这幅画明明展示的是白天的情景,刻画得也是射手们的群像,为什么会叫“夜巡”这个名字呢?原来,这幅画当时被射手们带回去后,因为画幅比较大,是363x437cm的规格,为了方便挂在门厅内,他们就自行将画的周边裁掉了。

  如此一来,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后来,因为这幅画紧挨着炭火,长年累月地积累了厚厚的一层灰,使得整幅画的色彩变得黯淡无光,导致人们误以为这是夜晚的情境下作的画,所以才取名《夜巡》。

  尽管伦勃朗的后半生过得十分辛苦,但是,他为画坛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他对光的巧妙应用更是被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之为“紫金色的黑明”,永载画坛史册。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刘易)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