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科融合 知而行之——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的学术探索之路-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幻灯图

艺科融合 知而行之——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的学术探索之路

2017-12-08 19:16:44  来源:中工书画

        探索:顺应时代,知而行之

  2001 年6 月,鲁晓波在《装饰》发表了题为《信息社会设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信息设计》的文章。在这篇长文中,他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息设计这一新兴专业的范畴、目标、意义,它的发展概况、知识构成和涉及领域。文中写道:“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现代设计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它不再局限于对象的物理设计,而是越来越强调对‘非物质’的设计,诸如系统、组织结构、智能化、界面、氛围、交互活动、信息娱乐服务,以及数字艺术……设计的范围越来越模糊且内容综合复杂,以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已难以解决这类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更综合的设计解决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刚刚兴起的信息设计学科的目的所在。” 当时,国内对“信息设计”一词还很陌生,国际上对此也没有统一的定义。1999 年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举行的国际信息设计学术研讨会上,“Information Design”作为学科的英文名称被正式启用。鲁晓波将它直译过来,并作为明确的学科概念最早在国内设计教育界提出与实践。

  问及将研究方向转至信息设计的原因,鲁晓波回答,他从80 年代起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化设计,因为“工业设计一定与前沿科技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关于信息社会的讨论后,鲁晓波想:“工业设计源于机械化生产和大工业文明,它是一百年多年前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概念、视野和方法论上,肯定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给予他进一步信心的,是与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家、教育家克劳斯·雷曼教授(Klaus Lenhman)的一次交流。雷曼教授告诉鲁晓波,未来社会将进入信息设计。对此,鲁晓波一方面对雷曼教授不以权威自居、敢为后人超越的学术胸怀大为敬佩;另一方面也更加确信“发展信息设计领域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在时任院长王明旨教授和系主任柳冠中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98 年率先在工业设计系设立信息艺术设计专业,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鲁晓波是时任副系主任,负责该专业的教学建设。

  1999 年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接任工业设计系主任,他十分认同两校合并的价值与意义。他认为,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一个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战略目标知名学府,清华大学为美术学院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学术资源与更强的学科支撑。在这个平台上,你会感受到更高的责任和学术视野,更强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意识和可能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挑战与压力。

  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经验积累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手。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经济发达国家信息设计专业教育及前沿研究成果,形成了基本的专业框架、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与师资团队。鲁晓波对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是:以信息产业发展为背景产生的跨学科交叉性专业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科技与艺术方面的整合能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策划能力,以及结合信息产业和社会需求探寻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意能力。2005 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整合了工业设计系信息设计专业、装潢设计系的摄影和动画三个专业,正式成立信息艺术设计系,开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级的全面人才培养。当时已担任学院副院长的鲁晓波兼任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确定系名时,其团队没有考虑“数码设计”“新媒体艺术”等已在设计教育界和行业内比较热门的词汇,而坚持使用“信息艺术设计”,为此也曾引起一些讨论。鲁晓波直言,“数码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还是局限在技术手段和创作类型上,然而,信息设计应是超越工具层面的,它是植根于观念、思维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名称选择的背后,代表着对概念、内涵与新模式的认知和行动方向。

  成立十年来,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该系目前设有信息设计、动画设计和摄影三个专业。鲁晓波解释,它们三者的内在联系都是基于信息传达。与此同时,美术学院于2006 年启动“数字娱乐设计”二学位,面向清华大学其他院系学生,立足非艺术类学生的设计创意和艺术素质的培养。2009 年时,再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高度提升,美术学院联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信息艺术设计系为依托,设立了直属于清华大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项目的招生教学模式脱离现有体制约束,从理、工、文、艺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拔人才,跨学院导师组共同指导。这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也搭建出一个聚合多方智库资源的创新实验平台。学校之外,鲁晓波及其教师团队特别注重与企业研究院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如微软、英特尔、波音、LG、诺基亚、百度、中国移动研究院等。通过合作一方面向国内外前沿高科技企业推荐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国际企业的前沿研发动向,预测未来趋势,以此检验引导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

  其次,是普及推广。鲁晓波看到,信息与新媒体艺术刚在国内萌芽时,对它的理解还处于技术操作和形式表层。他解释,信息与新媒体艺术的核心与价值点是“互动”,观众与作品(即人与系统)直接互动,通过行为、声音、温度、脑电波等与系统交互作用,引发重构作品形式、意义的转变而完成艺术创作和欣赏。这种跨越时空、交互式的触发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科技、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的思考与理解,从而激发无限创造潜能。因此,在他的策划组织下,清华大学和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荷兰艺术大展协会(V2)共同举办了三届“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它是当时我国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和论坛,对推动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及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鲁晓波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媒体艺术形态研究”。课题系统研究了信息与新媒体艺术的源起、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形式和方法等,搭建出理论框架,为相关人才培养与设计创作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最后,是基于清华美院“艺术与科学”的学术品牌,加强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是在吴冠中先生与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美院承办的学术活动,自2001 年起每五年举行一届。鲁晓波回忆说,举办第一届时没有限定主题,向全社会提出了“艺术与科学”这一永恒命题,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第二届由他具体组织策划,将重点放在新媒体艺术上——因为它是艺术与科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有意识地将信息交互与生命科学、机械学等整合在一起,进行深度上延伸探索。第三届则提出“信息·生态·智慧”的主题,把学科、形式、手段等产生限定的概念虚化,上升至最宏观的同时又深入至最根本:探索人类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和新的方向。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息艺术设计领域在国内态势蓬勃。鲁晓波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学校研究的前瞻性、探索性和预测性非常重要。清华美院信息设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都是努力瞄准国际前沿,我们与全球高校最权威的实验室和系所、与各大艺术机构以及最有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联系,这样眼界始终保持在那样的高度,自身也会成为一个有相当学术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平台。”如果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有相当的长路要走,工业设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另一方面,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日益高度融合发展的当下,中国信息化发展与信息设计的最大机遇是与世界同步。推动产业和教育面向未来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信息艺术设计,构建这样一个学科方向,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讲到此时,鲁晓波欣慰又自豪地笑了。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