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图

中国画遇上石湾陶

2020-09-30 07:32:09  来源:广州日报

  《随缘放旷》

  陈永锵(右)与冯志伟

  中国画和石湾陶,一个是平面艺术,一个是立体造型,两种东西碰撞到一起,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今天下午3:30,一个名叫“小题大作”的展览于广州艺术博物院·恒逸艺术馆正式开幕,陈永锵与冯志伟,两位各自领域的高手,将联袂为大家揭晓答案。

  本次展览由渔歌晚唱艺术沙龙、冯志伟艺术工作室、恒逸艺术馆共同主办。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将主要展出陈永锵“70后”的部分创作,“与近年习惯的展览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本次展出内容是颇为特殊的、平日少登大雅之堂的小品性质作品。陶塑家冯志伟挑选三十件原作作品来共同凸显‘小题大作’这个蕴含了生活智慧的命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主办方提供 通讯员:李偲毓

  丹青与泥土的相逢

  居然“很搭”

  书画与陶塑,一个用丹青写就,一个以泥土成器,所有酝酿于胸的感怀,在艺术家们的指尖下,都凝结成一件件令人惊叹叫绝的作品。记者了解到,在两位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下,以生肖为主题的艺术跨界合作已经进行了五年。陈永锵将多年来的艺术积累及文人情怀,蘸满浓墨挥于纸端,一派天真陶然便跃然纸上。冯志伟取材于温和、博广、厚重的泥土,经泥釉火,塑其型、摹其真,得其趣。五年来,两位艺术家每一年都以生肖为主题创作艺术跨界作品——辛丑牛年《随缘放旷》、庚子鼠年《分甘同味》、己亥猪年《诸事如意》、戊戌狗年《旺丰年》、丁酉鸡年《醒晨》——这是五次的艺术思维的碰撞与创作理念的融合,也传递着他们对祖国与人民的美好祝福。此次展览中,《随缘放旷》将与过去四年的限量版生肖陶塑一齐亮相,为大家带来一场奇妙的生肖文化之宴。

  “实际上生肖作品是石湾陶塑里非常重要的题材,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的话,也是特别受欢迎”,冯志伟对记者说,“陈永锵先生也有很多生肖题材的中国画创作,所以我们就尝试着能不能把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做出一些新的东西”。冯志伟说,陶塑和国画虽然形式不同,但一样讲虚实,讲表现,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而陈永锵非常纯粹的中国画手法,与石湾陶艺中的某些创作路径“很搭”。而展览中展出的这些画作小品,与陶塑作品的尺寸也很协调。不过分贪大,而是追求一种在现代家居和社交空间尺度中“好用”的分寸感,也是这项跨界创作的一个思路。几年合作下来,大家彼此更加默契,对跨界表现的技法使用也更加纯熟多变。

  这是一次

  岭南味道的“传承”

  广东是传统工艺美术,或者说民间手工艺大省,也是艺术大省,无论是“学院”还是“民间”,都是高手云集。在历史上,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就曾做过广彩瓷器的艺术指导,赵少昂、杨善深等名家也绘制过美术瓷器。不久前,广州艺术博物馆也将馆方持续推进了9年的一个项目——广绣与院藏经典名画的跨界再创作的成果给予了展示。陈永锵与冯志伟的跨界创作,也可看作这种“艺术家”与“工艺家”联手创新的又一种尝试。

  熟悉两位名家的人应该知道,陈永锵的国画作品,厚重大气,极富力感;冯志伟的陶塑,则是能工擅意,得形有神。从展览中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用陶泥塑造的造型,既具备了中国画的线条与美感,又兼有石湾陶塑的烟火气和生活质感。

  陈永锵之子、艺术沙龙创始人陈志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锵哥”和冯志伟都是岭南人,这个合作是一次地道“岭南味”的创作,它是一次两个领域里名家的对话与交流,但又不止于此,可以说差了一代人的两位作者之间,似乎也有着一种“传承”的意味在里面。而这种“传承”感,是通过一种不拘泥于各自习惯的专业领域的合作创新方式体现出来的,代表着岭南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事实上在展开合作之前,两位作者对于对方的领域也都有着不俗的理解。陈志彦说,通过几年来的磨合,两人又各自因对方的创作而有所启发,有所思考。这无论对于两种艺术门类各自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跨界”的创作来说,自然都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陈莉辉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