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 -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

世遗总数稳居世界第二

2018-01-11 14:28:12  来源:人民日报

  传承:“人的问题”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对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论坛上,不少专家也指出,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人才储备还不足。

  人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因素。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指出,“人的问题”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首要困惑与挑战。“我们应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经验,完善国内人才培养体系,及时解决人才流失、人去艺亡以及人员间沟通不畅等问题,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传承能力。”王旭东建议,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的力量,还应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共同守望文化遗产的态势。

  此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多种形式的教育普及。王旭东认为,文化遗产普及教育不仅可以依靠遗产实体进行,还可以借助科技,通过数字资源、数字展示模式对游客进行普及教育。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宣传展示活动,通过艺术展览、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活动形式,使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

  提高文化遗产传承能力,实现文化遗产传承多元化,还需要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媒介。王旭东提议,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携手各类媒体平台传播文化遗产知识,还要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和文化弘扬。除此以外,应增加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趣味性,将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进行生动呈现。当然,探索人们喜闻乐见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取悦,而是在文化传播与公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合作:加强协同与交流,共同守护“精神宝藏”

  文化遗产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也是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很多项目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亮丽名片。

  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是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保护基金、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等的设立,也成为我国与国际组织合作日益密切的有力见证。此外,中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多次举办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拓宽了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与传播的渠道。

  张依萌认为,虽然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但世界基本认知的相容相通是各国交流合作的基础。“无论是古罗马还是古代中国,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与对方产生联系的强烈愿望。既然我们有这个愿望、有这个要求、有这个能力,那就要加强合作、加强交流,共同守护这份精神宝藏”。

  “我们要打开大门,共享资源,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把文化遗产放在不同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去研究。”王旭东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希望成为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最具活力的研究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大力推动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为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