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历时十年复制古琴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结项

2019-09-11 08:10: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复制古琴所需工具和工序展示

展览现场

  伴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晨演奏的一曲《酒狂》,古琴发出的悦耳悠扬的乐声仿佛穿越千年而来,引人神往。这是一次特殊的演奏,林晨弹奏所用的古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复制的一把古琴。

  9月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和创作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结项汇报展”在北京开幕,展览展出了该项目组历时10年复制的12把古琴。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就在征集古琴珍品,普查琴人、琴谱、琴社、琴曲、琴的遗存与分布,编纂琴学文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全国古琴收藏最为集中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存古琴近百张。由于这些古琴珍品制成年代过于久远,即使收藏条件尚好,也难免自然衰朽,出现老化、髹漆脱落等现象。复制保存院藏珍贵古琴,不仅可以延长名琴寿命,而且可以应用于对外展示、演奏教学和出访交流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科教育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09年批准设立了“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亚雄任负责人,黄苗子、王世襄、郑珉中、吴钊、田青为项目顾问。项目组成员由梁远、林晨、都本玲、朱蕾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

  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组从中国艺术研究院藏的近百张古琴中挑选了12把古琴进行复制,其中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枯木龙吟”、南宋“鸣凤”“轻雷”,明代“万壑松风”4张国家级珍品古琴。在进行形制、材料、斫琴技艺、髹漆工艺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恢复了古琴传统斫制技艺,并严格遵循古法进行古琴的复制。

  此次展览还以组图的形式回顾了复制古琴的过程,展出了复制古琴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实物。王亚雄介绍:“从初期建立工作室、购置设备、测绘复制四张古琴原物、X光透视拍摄、琴腹腔录像、搜集制琴用板材和各种制琴材料的准备工作到斫制成琴直至斫制古琴成功,经历了反反复复试验和探索过程;项目组同仁齐心合力、始终如一,一干就是10年。”韩子勇感慨:“艺术作品有生命,因而无法复制、无法批量生产,无法速成,它只能慢慢从内部生长出来。杰出的作品可以穿越时空、流传不朽。因此,精神的生产、艺术的创作生产更难、更高级、更缓慢,更具有强烈的个性与生命力。王亚雄团队能够‘十年磨一剑’,孜孜以求,不为世事纷扰所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专业修为和专注坚持。”

  2019年6月,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组成功复制交付12张古琴,经国内古琴演奏、漆艺、音乐理论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从制作技艺、音质、音色等方面现场鉴定,结论为优秀,圆满结项。

  据悉,这12把古琴将交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展示和交流使用。此外,图文并茂展示古琴制作技艺、古琴斫制技法的专著《斫琴》也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李百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