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艺术沙龙

中国传统染缬技艺“青出于蓝”

2019-11-25 09:18: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月11日,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青出于蓝”第三回中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本次对话以“染人初心”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传统染缬技艺领域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设计师等60多人,针对染之“源”、染之“艺”、染之“兴”三大主题举办3场对话,以期提升有关工作者的传承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探讨新时代中国传统染缬技艺的发展前景。

  让传统染缬技艺走进课堂

  “传承的关键要看人。”浙江工美互联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美浙江APP负责人吴志强认为,传承人有着怎样的素养意识和责任担当,对技艺传承至关重要。

  贵州蜡染从业者贺沾云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染缬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传承,需要让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这些技艺。“我就读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已成立非遗学院,设立非遗学科,设置科学性、系统性的非遗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蜡染、枫香染、苗族刺绣等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条件和机会。学院还聘请了一些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并通过‘师徒制’传承人才培养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与人才培训实效。”贺沾云说。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该公司总经理、桐乡蓝印画布印染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哀警卫表示,与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多人才,激发创作灵感,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培养了兼具学术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从业群体,实现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

  用创新传承传统染缬技艺

  为了使古老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许多传统染缬技艺的传承人和从业者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杨兰是贵州枫香染技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级非遗传承人,她保留、选取了传统枫香染的精品纹样,将其应用在时尚服装、旅游商品、生活家居上,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买得起又用得上。

  来自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张义琼,怀着“蓝草种出新希望、画布绘就美蓝图”的愿景,创办了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以传承蜡染技艺、带动群众参与、带动产业增效、带动农户增收的“一传三带”发展思路,在脱贫攻坚路上把公司建成集种植、生产、销售、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扩大传统染缬技艺产品消费市场

  如何打造非遗品牌、扩大消费品市场,成为此次对话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闵杰认为,如今,传承人要增强品牌意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产品的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探索传统染缬技艺的商业路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建议,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应将旧的元素组合为新的作品,不忘本也不能守旧,深化跨界融合,定制旅游线路,以活态体验的方式吸引年轻人,扩大消费市场。

  此外,如何助推“非遗+扶贫”、更好实现非遗企业抱团发展等,也是本次对话的热门话题。据悉,2018年,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与贵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苗族靛蓝生产基地、黔东南靛蓝生产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帮助贵州当地染缬传承人及企业走产业融合之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为中国传统染缬技艺的传承发展贡献了经验。(骆蔓)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