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社区“木雕达人”为街巷文化创作-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路边木刻字牌写满老南京歇后语

原来是社区“木雕达人”为街巷文化创作

2018-05-14 09:02:57  来源:扬子晚报

“木雕达人”袁茂林。

  老袁最新推出的作品是“南京地名谚语文化”系列,他将关于南京地名的歇后语、谚语,设计后刻在板材上,社区把它们放到红土桥的巷口路边栏杆的水泥柱上,一共20多块,既美化了街巷环境,也让市民了解南京街巷典故知识。

  记者也节选了部分老地名歇后语:

  黄泥塘的鬼——离家不远(释义:雨花台区黄泥塘旧时是南京人去世后主要安葬地)

  天天不离钞库街——守财奴(释义:秦淮区钞库街明代时是国家金库——宝钞库的所在地)

  颜料坊放炮竹——有声有色(释义:秦淮区颜料坊是南京明清时期丝织印染主要所在地)

  三牌楼的狗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释义: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两地并不挨在一起,鼓楼区三牌楼距离玄武区四牌楼有三四公里)

  窑湾街的砖头——定了型(释义:窑湾街是明清南京著名窑址,烧砖一般用磨具做胎,规格固定)

  七家湾扛毛竹——转不过弯(释义:七家湾地名来源一说就是街巷狭窄,呈现明显的弯曲)

  石门坎上擂石鼓——实打实(释义:石门坎是明代南京天坛所在地,建筑毁坏后这一带留有大量天坛建筑的巨大石材)

  水西门的鸭蛋——白捡(释义:水西门是南京城墙的一座‘水门’,旧时城外养鸭,鸭贩子大多居住在秦淮河边)

  扇骨营的扇子——没面子(释义:扇骨营的名字来源就是明初此地居民多以制作扇子骨为业。)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