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赵红育:寸马豆人的“精微绣”

2018-06-12 13:31:07  来源:文汇报

  “精、细、美!”方方面面的好评和接踵而至的各级奖励,预告了这种表现形式的前途、价值和特色。赵红育的团队将之命名为 “精微绣”。这是与以往刺绣作品形式和表现迥异的创新之路,对于赵红育本人也是灵魂的吸引,从此,她与 “精微绣”紧紧地拴在了一起。这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挪步,没有旁顾,没有懈怠,在几十公分宽的台面上目不转睛,手不停歇,从满头青丝到鬓发斑白,花色图案在流淌的岁月中渐渐变幻出它们美妙的容颜,继而惊艳人间!

  一门技艺要更精更深地发展,仅靠手巧远远不够。刺绣需要蓝本,更需要具备慧眼,从题材的选择,到与刺绣工艺相关的画稿的确立……没有针线以外的功夫是难成气候的。初中毕业的她,业余时间继续寒窗苦读,审美的眼光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眼界的开阔而高远。她开始把历史文化内容和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描摹在绣品上,从而有了与前人绣品不同的新境界,“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饮中八仙》 《丝绸之路》 《阿房宫》《击鞠图》……一件件尺幅极小,故事丰富,人物众多,但又精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绣品让人驻足流连,陶醉沉吟——

  《丝绸之路》。在长 38厘米、18厘米宽的窄小画面上,浩浩荡荡行进着一队驮运丝绸的商旅,21匹骆驼、24个人物、3条狗、5头毛驴、4匹马——乱针绣的骆驼,高低错落有致,多套咖啡色线,参以淡胭脂、橘黄、墨红、灰等色,于统一中又富于变化;小乱针、施针、平套针、散套针、滚针等绣的人物,不同的表情和身姿,不同的衣帽款式和质地,手执马鞭的,怀抱琵琶的、口衔乐器的……不同物体、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元素表现,几百种颜色丝线的交汇勾连,汇聚到只有0.6平方尺的绢面上,寸马豆人,却又点划分明,须眉必现,神情各异。

  《击鞠图》表现的是唐代宫廷时尚的马球运动。14位宫廷美女,手执击杆,策马逐球,欢腾于长66厘米、宽28厘米绢面之上,人随马动,你追我赶,马嘶人欢,腾挪昂止,球杆或高举或下击,骏马或昂首四蹄如飞,或低垂原地转圈,马匹策跃之态、人物俯仰之姿,交错其间……绣品色调既统一又丰富,丝理转折自然,不同的针法和不同粗细的丝线,尽显丝绸的亮泽和柔美。有多精微?人物脸部只有黄豆大小,其轮廓依然有五种不同深浅的丝线铺绣,五官直接用丝线绣出,最细之线为一根蚕丝线的七剖!放大镜下人物神情依然惟妙惟肖,可以看清骑马人的神态,甚至马脚上飘起的须毛,让人叹为观止。

  “精微绣”缘于题材内容和精细的工艺表现,升华为艺术品,而不再与日常生活相关连。刺绣的艺术空间扩大了,市场需求的空间却不可避免地变小了。眼看着身边的同行,昔日的同伴同事因为生计和出路一个个转身离去,偌大的锡绣舞台,只剩下赵红育的一方绣绷,依然在市场的风雨中挺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坚守。

  她独自扛起了国家级 “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在惠山古镇青砖平房的“红缘阁”内免费带徒授艺,在红豆商场定期举办刺绣讲座,在大学课堂讲授手绣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一个人的舞台,赵红育在落寞中保持定力,在冷寂中初心不变。一旦绣针在手,手随心动,一针一线、一毫一厘、一分一寸,当黑白的墨稿被赋予生命的色彩,外面的喧闹似乎都渐渐远去了……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舞台。

1 2 3 共3页

编辑:李茜茜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