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一颗匠心 做一份匠艺-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怀一颗匠心 做一份匠艺

2018-06-20 08:18:4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以创新实现超越

  在山西平遥古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光漆器,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如今,81岁的薛生金老先生还在手拿直尺、全神贯注地创作自己的漆器作品,他与这项千年技艺一同走过了60载时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将已经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重新研制恢复成功,还先后创造了平遥漆器的三金三彩、三色金、堆鼓彩绘等工艺。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面对手工艺品发展的困境,薛生金坚持创新,他说,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做比传统更有特色的漆器,但也不能丢掉传统,一定要以传统技艺作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

  验光大师秦英瑞也在实践着创新精神。从事验光工作30多年,他发现验光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技术处理错误,而是验光师与顾客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因此,他创新提出了人性化验光模式。

  在秦英瑞看来,验光分几个层级,“初级的验光,就是矫正视力,能看见1.0就可以;中级的验光除了清楚,还要舒服;高级的验光会结合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不一定非得矫正到1.0,有时候就到0.6、0.8,够用就行。最好的验光是要考虑顾客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用眼规律,设计最适合的配镜方案。”

  而在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新虎看来,创新还要有悟性。从一个普通评酒师到国家级评酒师,他经历过非常艰苦的训练,每天面对几十杯的酒样,需要细细品鉴和尝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酒在酿制过程中的发酵变化需要用心去感受,光靠勤快是不行的,还要有悟性。”周新虎说。

  生生不息匠心传承

  在众多传统手工艺濒临消失的今天,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却沉下心来,挖掘、研制、恢复已失传300多年的民间手工艺品“绛州澄泥砚”。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研究澄泥砚工艺,蔺涛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在任山西新绛县博物馆馆长期间,萌生了恢复绛州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的想法。那时的蔺涛在县城当美术教师。在父亲的劝说下,父子二人携手开启了复原澄泥砚工艺尘封的大门。

  同样在传承传统手艺的,还有江南古镇上的“绣娘”们。

  “一幅好的刺绣,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在苏州镇湖,刺绣艺术家朱寿珍正在和自己的7个徒弟绣一幅1.8米×2.8米的巨幅孔子像,从去年12月到现在,她们8个人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月。

  传统技艺要从娃娃抓起——两年前,朱寿珍在当地小学创办了国绣班,选取有绘画功底的孩子,每周上一个半小时的课,从最基础的针法教起,为的就是把这份“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接续下去。

  北京前门鲜鱼口大街入口处,矗立着有600多年历史的京菜老字号“便宜坊”。年过半百的主厨孙立新坦言,自己已步入人生下半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在孙立新看来,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体现在做菜上,就是如何做好每一道菜,“第一就是原料把控,其次是刀功,再往下走就是悟性。怎么把技艺融会贯通,其实到最后看的都是为人的境界。”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些工匠们相信,人们对好品质的追求没变,匠心的传承就有着生生不息的意义。

1 2 共2页

编辑:李茜茜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