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好口碑是最值得欣慰的-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赢得好口碑是最值得欣慰的

国家级非遗项目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基德

2018-07-11 08:39: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时候学过简单的音乐理论,但是和民族乐器结缘还是在工作之后。”在赵基德看来,自己的从业经历并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那时候只知道要把乐器做好,从几千件到几万件的生产量,我们就是在边钻研、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把朝鲜族民族乐器做起来的。因为乐器有特色,再加上音质好,很多地方的客户都来订购。”看到这么多人购买他们生产的乐器,赵基德内心也更喜欢这份工作了。

  正因为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传承这门技艺需要技艺精湛的老师来带徒。说到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就不得不提到延吉市民族乐器研究所的另一位国家级传承人金季凤。在他的带领下,很多失传的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重新找回,一些现有的朝鲜族传统乐器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良。如传统的伽倻琴是12根弦,每根弦下都有一个如大雁脚趾似的枣木做的琴码,称作“雁足”。在制作过程中,他发现,由于伽倻琴的第一个和第十二个“雁足”都是“出来”(靠边)的,在伴奏一些朝鲜族民歌时有个别跳跃音弹奏不了。对此,他们开始了大量的调查,在东北三省进行了3个多月的走访。在众多专家和老艺人的论证下,最终发现,古时就把伽倻琴的“码”放错了,“雁足”这样“出来”是不对的,会使演奏受到限制,音量出不来。于是,金季凤大胆地对伽倻琴进行了改革,除了不让“雁足”“出来”,又多加了一根弦。这样,不仅使原来弹奏不出来的“4”(发)和“7”(西)能够弹奏出来了,在伴奏朝鲜族民歌时也别有一番韵味。

  尽管延吉市民族乐器研究所生产的朝鲜族民族乐器已经蜚声海内外,但对如何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赵基德依然忧心忡忡。他说,首先,研究所目前还没有固定的厂房。2010年之前,延吉市民族乐器研究所一直租用厂房,后经有关部门协调,将延吉百货大楼物流仓库装修改造后作为他们的生产基地,但这只是临时借用,并不是长期的。其次,研究所员工的薪资待遇不高,传承乏力。几年前,赵基德曾从社会招收了20多名年轻人进行培养,但由于经济收入不高,经他精心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后来都相继选择了其他的谋生之处。“目前,所里员工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要想使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必须吸引年轻人的加入。”赵基德说。( 杜洁芳)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