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技艺的雕漆大师文乾刚(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醉心技艺的雕漆大师文乾刚(组图)

2018-07-19 08:18:08  来源:北京晚报

  学习雕刻时,他的老师是周长泰和汪德亮。周长泰老师的技法是大明风格,讲究饱满圆润。汪德亮老师的技法是清朝风格,讲究精到和变化。讲到这里,文先生专门解释:“那时进厂实行徒工制度,但没有拜师仪式,一般是指定师傅,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师徒关系比较随意,三年出师定一级工。但我的师徒关系很明晰,每道工序有不同的师傅。当然,最重要的是设计和雕刻。比如雕刻,不叫师傅而尊称老师,是清末民国时继古斋、明古斋老店的传统,也足见雕刻在本行业的重要和地位。”

  雕刻是人们从外形上能直接观察到艺术效果的,难度大,技艺专业也分得更细。他先学“上手”雕刻的“刺、起、片、铲、勾”五大工序,为此他起早贪黑,比别人下了更多苦功夫,终于熟练掌握刀具,如同写毛笔字,不停笔,不修饰,线条流畅,一刀到位。再学“下手”,就是锦纹雕刻,他苦练过一百多种花样的锦纹,放射性劈松球等三十几种花样更是得心应手,表现丰富。这期间他还跟汪德亮老师学到一手绝招,一般做龙脊刺都是用刀平片,而汪师傅教他用抖动的方法,把龙脊刺做得均匀起伏、精致生动。汪老师对他说,这个技法我只教你。他后来注意到,确实没有人这样雕龙的。

  就这样,在厂领导安排下,年轻的文乾刚熟悉掌握了雕漆的设计、木工、制漆、制胎、髹漆、画工、雕刻、抛磨、烧蓝等各道工序的技艺。并成为“超能型”人才。相继担任了车间主任、设计室主任、创新室主任、总工艺美术师,逐步挑起了工厂生产技术的大梁。他也没想到,当年无意间从事这一行,如今却肩负着传承与保护的重任。

  与所有成功人士一样,荣耀和辉煌背后,是充满艰辛的付出和汗水。

  创作和设计的基础是绘画,要高水平地掌握人物、山水、花鸟、龙凤、动物等几乎传统绘画的所有技能。文乾刚先生说,他幼时就喜欢画画,虽生逢战乱,饱受生计之苦,但仍醉心于画画。没有像样的纸张和颜色,墙面、地板就是他的画板。他费尽心思的收集香烟盒上的画片,武侠小说里的文臣武将、神仙湖怪都被他临摹得惟妙惟肖。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他努力学习,虽被批评为“只专不红”,曾受到延长劳动期的惩处,仍痴心不改。

  如何使作品中马的神态惟妙惟肖?创作仿唐剔红马时,文先生一次次到历史博物馆观摩研究,还先后去东风农场、红星农场、灵山高原马场去写生。面对各种动态的马,他一呆就是半天,转着圈地仔细研究,回去后再一遍遍默写。

  创作和设计要有开阔的视野,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和很强的艺术修养。因此,他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挤时间诵读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古文观止》等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对其中的名篇、名诗、名句了然于胸。同时学习世界美术史,掌握欧美的审美特点和发展态势,力求在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使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能与世界文化艺术接轨。

  目有所察才能心有所悟,为了观摩北京的名胜古迹,他靠骑车和徒步走遍城郊各处景观,一边走一边画,爬山越岭、忍饥耐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好远足一直坚持到今天,自然的神奇、天地的造化,使他的创作多姿多彩永葆勃勃生机。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