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缬与自然来一场心灵对话(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染缬与自然来一场心灵对话(组图)

2018-08-09 09:53:45  来源:北京晚报

  传承衣钵助力染缬回归

  在王丹看来,染缬这一古老技艺正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出自己别样的魅力,正在不断回归和唤醒。除了手作花纹能充分体现个性之外,王丹认为,这也显示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把染缬当做与自然沟通的一种路径。此外,即使在化学染料如此发达的今天,天然染色依然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化学染色相比,草木更容易染出细腻的颜色,更优雅,也让人更有亲近感。”

  王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染缬的回归。15年前,在担任北京文博交流馆馆长时,王丹就把“小小布艺扎染坊”开进了博物馆附近的多所小学,其中一个班级染的手绢还被当做礼物送给了来华访问的荷兰首相。“我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有机会接触到染缬,不见得要让他们将来以此为生,但是应该了解到我们有这么一门传统手艺。”

  后来工作调动到石刻艺术博物馆,王丹又在馆里创建了科普教室,带领社教组工作人员“废物利用”,把每年院里柿子树上掉下的果实变废为宝:青绿色的柿子扔进榨汁机,碧绿的染料在布匹上一层层染过去,三天染一回,连续染上一个月——从基本上没有颜色到阳光暴晒后的浅棕色、深棕色再到红棕色,细软的棉布也成了硬帆布,“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充分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交互过程,学会敬畏自然,敬畏人的创造力;只有学会敬畏才会去保护和尊重。”2015年,徒弟把这一技艺带到了在阿曼举办的艺术节上,“在当地这一技艺也大受欢迎,充分证明了染缬的生命力。”

  染缬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走向未来?王丹认为方式多种多样,“在国家层面可以成立艺术基地,乡村农家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表演展示,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体验,这些都是传承的好方式。”在王丹看来,生活本来就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就像虽然在1856年发明的化工染料,替代了繁琐复杂的草木染,但是草木染依然存在,“这个社会总会有沈从文,总会有王。”(牛伟坤)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