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剪”出个九龙壁-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变废为宝 五万余个易拉罐制成百件工艺品

两年半“剪”出个九龙壁

2018-10-16 08:45:03  来源:北京晚报

  “扔了太可惜了,每次看着它们,我就想是不是能废物利用一下。”最初,崔维琪尝试着用易拉罐做笔筒,然后又在罐内的白底儿上画点儿小动物组成图案。慢慢地,在好琢磨的崔老爷子手里,从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个头也由拇指大小逐渐变成了半人多高的。

  如今崔老爷子早已是工艺精湛、手法娴熟,可布满老茧的双手背后,却是二十多年下苦功夫的见证。

  “练一天下来被划七八个小口子都是常事,我都习惯了。手边就放着创可贴,手一出血,随手就包上一个。”崔维琪笑了笑说,“这个画要做得好,最难的就是怎么能让动物一根根的皮毛都活起来。”说着,崔老爷子从自己的“宝贝”篮子中拿出一片易拉罐铝皮,左手食指和拇指夹住铝片,右手拿着剪子从最边上一剪,眨眼间,铝皮就变成了一条条细密的带着同样卷度的小动物的毛发,跟活的一样。

  “一厘米长的铝皮上能剪出40根,效果最好。剪少了,毛卷不起来,不像真的。剪多了,就断了,特难看。这得一点点练。每当看到自己有一点点进步,可有成就感了”。崔维琪说。

  垃圾站里“捡”回“九龙壁”

  崔维琪近些年做了不少大型易拉罐作品。要说最中意的,就是耗费他两年半心血的“九龙壁”。整幅作品长4.8米,宽1米,九条龙按北海九龙壁的图案形态逐一还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为了做好九龙壁,崔老爷子下了大功夫。光写生,他就连着到北海走了一个月。

  定下了底稿,最重要的就是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易拉罐了。“头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对原材料的需求有点估计不足。还没做完一条龙的时候,就发现我准备的易拉罐数量太少了。”崔老说。

  “其实,我这个九龙壁也是‘捡’出来的。好在我家附近回收废品的地方多。”于是,每天上下午,崔老各去一家废品回收站收集易拉罐。两年多,这个过程虽然很慢长,但老爷子的心态很好。

  一开始收集一个易拉罐,崔老要花一毛五分买。去的次数多了,他与回收站的人都成了朋友。听说崔老是要做工艺品后,干脆就把易拉罐拾掇好了送给他。

  作画虽然是用废弃的易拉罐,但也有讲究,变形的,折痕太多的,不能出想要的效果的,肯定不能用,这一下又要“浪费”掉一大批。所以,制作九龙壁所需的一万两千个易拉罐,得经年累月地一点点的攒。挑出来的,还要清洗消毒,再剪开铺平按颜色分类收集好。所以,只用两年时间,已是很快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崔维琪的家里遍布易拉罐,连老伴都调侃他把家都搞得像个回收站。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