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雕刻生活之美 -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篆刻艺术家张翀

方寸之间雕刻生活之美

2018-12-03 08:37:44  来源:北京日报

  寒冬腊月与石头“较劲”

  《心经》共有260个字。对于印章这种形式来说,绝对属于大部头作品。

  根据石头的大小,张翀决定把《心经》的语句分解开来,每几个字刻在一方印上。他尝试将印章作为主体,而不仅仅作为书画的辅助。

  由于供暖不好,黑桥村的工作室一到冬天就阴冷异常。“大冬天儿你干啥不好,非得在个冰窖里跟石头较劲!”周围有朋友带着怀疑的眼光,不相信他能够完成,张翀却不以为然。

  他穿上厚厚的滑雪服,身上贴上暖宝宝,踩着脚炉,“但刻印没办法戴手套,手刻一会儿就僵了,暖一暖再接着刻”。若不是后来仔细回想,张翀对当时的艰苦条件几乎是“全然不觉”。他心里就想着一件事,把作品完成。

  张翀心无旁骛,一天刻一两方印,原计划3个月完成的60方印,他一个半月就刻完了。“刻到第20方的时候,就有专业藏家听闻后赶来,开价20万要购买一整套印,但我实在舍不得出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指腹留下的茧子,记录着他这段清冷却充实的时光。

  60方印章次第排列开来,印在宣纸上,构成了一幅独特又完整的作品。这样的印制效果,让身边人感到惊叹,不少策展人主动上门邀约展览。

  一刀一刻之间,有着创造的乐趣,也有着枯燥的折磨。每完成一个作品,张翀会反复地端详,像看别人作品一样挑毛病。刻一方印可能只要几个小时,但审视往往要一连几日,甚至十几日。只要不睡觉不干活就是看,哪怕吃饭的时候,他也是嘴里吃着眼里看着,直到各个细节都挑不出毛病为止。

  “这方龙抬头,刻完以后就一直觉得领口处和前景的双手空间上没拉开,后来再看始终有这种感觉,就下决心调整。补了几刀,好多了。”看似只是加了一些领口的花纹,鲜明的层次感却呼之欲出。

  方寸之间刻山水涟漪

  篆刻讲究很多,尤其强调方寸之地分朱布白。白文就是在行刀时把字的每一笔划全部刻掉,使其字体凹下,印面凸出,这样印出来的是红底白字。而朱文是白底红字,篆刻方法与白文相反。在专业人士看来,篆刻的精妙就在于布局、章法、疏密关系上的讲究。

  在印章上表现山水,是张翀的得意之处。眼前的参天大树、近处的湖面和远景的山石如同一张焦点鲜明的照片,富有层次,而这些都是在一枚大约只有5厘米见方的石头上雕刻出来的。“最重要的就是力度和留白。”张翀说,以水波纹为例,刻得太细就会被印泥糊住,印不出效果;刻得太粗又失去了涟漪感。个中门道,只有自己把握。

  有人说,张翀是个“不安分”的人。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和样式,他都可以刻在石头上。此前,他受邀设计并制作一枚以中国高铁为主题的印章。可以想见,高铁细长的形状并不适合用印章的形式来表现。张翀想到了另一种极具机械感的形象——变形金刚。它巨大的身躯由一节节高铁列车组成,背后还有一对盾牌一样的翅膀,脱胎于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形象。这个“中国火车人”既切合题意又新鲜有趣。

  最常见的生肖形象在张翀的刻刀下也别有一番韵味。孙悟空只露出半张脸,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天真地望着前方。它的每一根毛发都看得清清楚楚,印出的图像竟带着一种毛茸茸的质感。

  “大匠怀德”,这是张翀最为珍视的印章之一,也是他的座右铭。在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五洲传播中心出品的微纪录片《中国符号》“手艺仁心”里,他的故事让海内外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凡魅力。(陈雪柠)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