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祥:81岁的白洋淀“造船状元”-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姜琳祥:81岁的白洋淀“造船状元”

2019-05-17 08:48:03  来源:北京日报

  当时,白洋淀中“庄稼排子”最常用,姜琳祥与堂弟最快10天完工。很快,手艺精湛的姜琳祥成了“造船状元”,他开始为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客户造船。颐和园中的画舫、北海公园的游船、密云水库中的拖轮,很多都出自姜琳祥之手。他说:“马家寨有个规矩,在外面做活,不管你会不会,跟着我去了,工资都是一样的,不分大工小工。人家木匠学徒,一学三年不挣钱,我们村里就不是这样的,平分。”

  这些年,白洋淀的船换成了铁船、玻璃钢船,找他制作木船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把记忆中的所有船型都制成了模型。

  小心放下手里的游船船模,姜琳祥带着记者来到一间屋子,在屋子的架子上,摆满了他制作的木船模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模型做工精致,有帆有桨,船舱都能打开,各项功能一应俱全,按照8:1或者10:1等不同比例制成。“你看这只船,平底无舵,前宽后窄,船上摆的就是两杆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大抬杆’。”他向记者介绍,这是白洋淀以前常见的“枪排子”,主要用来打野鸭,捕捉禽类。两杆“大抬杆”一高一低,枪筒里,前边装满沙子,后边装上火药。遇到鸟群时,先放低处的“大抬杆”,把鸟惊起乱飞,再放高处的,直接命中目标。在抗战时期,雁翎队队员驾驶多艘“枪排子”隐藏在芦苇荡里,日军的巡逻船经过时,多杆“大抬杆”齐放,杀伤力极大。说起往事,姜琳祥仍然神采飞扬。

  几年前,姜琳祥被河北省授予“传统造船非遗传承人”称号。虽已年过八旬,姜琳祥闲不住,仍然每天摆弄着船模,这些船模多数送给了附近的爱好者。“我的两个儿子虽然继承了我的手艺,但是他们不干这一行了,第三代的孩子们没人会了。”他说,“我做这些不为挣钱,就是为了留住手艺,留住这个念想儿。”(李如意)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