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万里:从学生到老师无缝衔接(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创艺之星

丁万里:从学生到老师无缝衔接(组图)

2020-03-31 09:57:32  来源:杭州日报

隶书 兰亭集序

篆刻 知希为贵

隶书 茶亦书能联

  身兼书写者和老师双重身份的青年艺术家丁万里,自2001年来杭至今的近二十年里,他先于中国美院学习十年而后于杭师大任教。从学生到教师的成长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书法传统延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孙乐怡)

  丁万里自述:之所以自称为书写者,而非所谓的书法家或艺术家,是因为至少在目前阶段,自己还没有驾驭书法“艺术性”的绝对能力。博士毕业之后,一直主攻篆隶,近年也有关注楷书。其实自己对近两年的创作状态并不十分满意,也许目前正处于一个思绪混乱的阶段,需要时间静心梳理之前积累的各种信息和想法,给自己拎出一条创作主线。对于行草书和篆刻,也有想法去系统地整理、学习,倒不是为了面面俱到,而是兴趣使然。当然,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一生所为。作为老师,则希望自己能够切实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将知识准确、有效地输出,让学生能有所得。能力虽有限,至少不要误人子弟。

  学术简评

  万里从本科一路不间断学到博士,有10年的专业学习经历、并且时间集中。10年这么长时间的连续专业学习,使他可以系统地了解掌握书法古典的全貌与精髓,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与位置。我一直有一个个人的想法:书法的学习最忌“烧冷灶”,即断断续续地学,朝三暮四,认识与感悟得不到“沸腾”,慢慢地就变成了“温吞水”。而集中的时间之“量”可以促进认识与水平之“质”的升级。万里就属于一气烧开之水,在10年的潜心学习中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具体表现在:认识清晰、不随时风,能够在古典中死下功夫、下死功夫,这个不是有明确目标与自信的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世界上捷径是有的、蹊径也是有的。万里能不走“时风”之捷径而沉心于“古风”之蹊径(这本来是“大道”,在今日反成了“蹊径”),期之将来,未可限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陈大中

  师友说

  丁君万里学棣,品敦朴,性恭谦。负笈湖上,十载有余。兼善诸体书印,皆能稳厚,规模初具。迩来尤倾力篆隶,为篆则端雅庄重,结字疏密得体,俨立廊庙;作隶则专务严整凝实,平正灵动互参,清劲可喜。昔朱闲云有谓:“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以入以出,则丁君异日自臻从心所欲之境,可坐以待耶。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导 沈乐平

  创新对传统就像一场比赛,创新往往是一个进攻的姿态,但是全面进攻的结果,历史上的天才不算,往往是杀敌三百,自损一千。

  万里对传统的态度,一直是敬畏,但当传统进攻上来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技术动作,按照既定的战术,相信自己过人的实力,利用对手防线身后的空当,坚决反击,就像皇马最好的时期那样。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鲁大东

  万里兄总是慢条斯理,不急不躁,有时趁着假期,开车带上家人就开始了一次长途的旅行。在我们都以为他很悠闲时,他却又已回到书桌前广收博取,将一批又一批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原来他从容而且高效,不停地前进,不停地思考,才是他的常态。篆隶楷行,数体兼备,信手拈来的天成来自笔耕不辍的勤奋。面对经典,始终保持着敏锐的目光和稳准狠的动作,目之所见,莫不化为我有,兵不血刃,便已远迩来服。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石连坤

  藏家说

  静逸堂跟万里合作十余年了,还是会常常陷入突然地怀疑。怀疑他充沛的精力与才华,究竟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浸淫书法30多年的书法家,丁万里五体兼善,我们已经学着不再惊奇。但每每看到他的隶书、篆书,楷书!还是忍不住赞叹。

  北方的雄健与江南的温雅,都集中地体现在出身登州的丁万里笔下。从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他日渐臻于成熟的书法中看出属于他个人的潇洒面貌。82年的万里,如今才38岁,正是书法家最好的年岁,众所周知的是,他的生活从未有丝毫懈怠,踢球、练字、上课,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仿佛活在21世纪的“老夫子”。书品即是人品,静逸堂也期待与丁万里第三、第四、更多个十年。

  ——静逸堂 徐辞

  丁万里,1982年生,山东烟台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导师韩天雍、陈大中、白砥教授。

  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导师祝遂之教授。

  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