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亮书法艺术人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澄怀方能观道 观道适以澄怀

汤亮书法艺术人生

2019-02-12 08:24:58  来源:新华网

  Q:您是如何与书画结缘的?

  汤亮:一个人艺术修养的源头,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熏陶,二是师长教导。我与书画结缘,更多是来自家庭的熏陶。我出生于一个钟爱传统文化的书香门第,外公,叔公及四位舅舅,在书、画、印诸方面,皆有相当的造诣。很小的时候,舅舅们就领着我去美术馆看展览,他们的书画作品也挂在展厅里。舅舅一一给我指点着沈尹默、谢稚柳、程十发、陆俨少、唐云、林散之等大家作品,回家就辅导我涂鸦。我才十几岁,就喜欢上了中国画,记住了许多画家名字,也能大致分辨出他们不同的绘画风格。比较好玩的是,其中一个舅舅喜欢钻研装裱,我也把它作为游戏,在一旁凑热闹帮忙。多年后,我在《金冈精舍藏画赏析》一书中,谈到一些传统装裱的手法,与此是不无关系的。如果说结缘,我想,这该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吧。

  Q:您的“学宗一家”,是从哪家入门的?

  汤亮:我虽然自幼习书,临汉碑,学二王,但是要说“学宗一家”,自感还没到那个地步。多年来,我追求的是如何把字写得“更有中国书法的味道”。这也是早年家庭长辈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不敢忘怀,也很受用。要说入门,我以为,颜筋柳骨是写好书法的基础,以楷书起步是学书正道。

  说起来,中国的传世书法,最初也是起源于民间书体。如历代书家推崇备至的汉碑来说,原本就是庶民体,“一碑一奇,莫有同者”。后世以碑为帖,才逐渐演化成为不同的文人体。中国历史上,书画虽说同源一体,区别还是有的。譬如,历代有专职画家,可几乎没有专职的书法家。所有书法大家,大抵都有本职,书法是业余的,写得好,有了名气,前来求赐墨宝的人就多了。我想,原因恐怕就是画画更需要有专门的学习,书法则是凡读书人皆会挥毫的,只是俊丑好坏而已。后来书写工具变了,传统书法才逐步成为一门专门艺术,也衍生了专职的书法家。

  Q:在您的求艺历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师长是哪一位?他给予您哪些难忘的教诲?

  汤亮:自然还是家庭长辈中的那些“民间书画家”。我给您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是我舅舅很久以前讲给我听的。舅舅有个比他大十来岁的朋友徐先生,打小读私塾出身,三、四岁时,就在檐下扎马步,执笔蘸水,在磨光的城砖上写大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直到50来岁时,自觉学书已成,就用心写了真、行、草、隶、篆和魏碑六体书法,汇成一卷,寄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戴老先生评点。过了一段时间,老先生随书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字的架势很漂亮,但积习已成,病入膏肓,劝你今后不必再练,多写无益……”这个故事对我一直是个棒喝,它第一次让我知道,写书法居然也有“积习难返,病入膏肓”的“绝境”。故而,我几十年写字,绝不敢凭空臆造笔法,就是自我警惕,不要使那些无本无源的笔法形成书写习惯。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