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就是留存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对话“古城卫士”阮仪三

保护古建就是留存优秀的文化遗产

2019-03-29 09:41:22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城市发展的研究肯定需要实地考察,上世纪60年代是怎么操作呢?

  阮:本科三年级,董老师就开始接受任务编写《中国城市发展史》,我就跟他做这个事情。从1961年开始连着5年,每年暑假都去各个城市做调查,当时中国科学研究院有一个长城沿线的考察,我们就跟着他们走,没有车子呀,就骑个小毛驴,推个独轮车,从兰州、张掖、武威、酒泉一直考察到大同。那时候就看了一些东西,觉得中国真是了不起,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老百姓那时候也知道不动老祖宗的东西。

  回来上海后还有一个积累,当时的上海基督教会图书馆里收藏了非常完整的中国县志,传教士整理的,在那里头中国所有的城市没有找不到的县志。老师说,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干?!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复印机,就靠手抄啊,一天能看五本县志,找到有用的赶快抄下来,这都是很重要的积累。

  最伤心的就是“古建”变“马路”

  记:“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这些故事背后其实是保护古建很心酸的一面。

  阮:最心痛的肯定是古城被拆,往往是我们在前面走,人家在后面拆,所以都是“抢救式”保护。平遥是1980年,那时候山西的介休、忻县都全被毁了,平遥也在拆,古城被拉了几百米的口子,里头有180多幢明清建筑啊!我当时找政府部门,没人理我,我就找到山西省建委主任,我说我去给你们这城墙申报国宝单位,我就在古城里找啊,找到那个镇国寺,它梁上有一行字,是唐代的一个年号,我拿着这个照片就上北京,到处找人,后来是当时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罗哲文,他们查资料,确定这是国宝文物,说手上只有8万块钱,我说,“你一定要全部给我!”带着这8万元回到平遥,1980年啊,把平遥人吓坏了,“哪儿来那么多钱!”有了这些保护经费,他们才答应不拆了,我就说我派人来帮你们修城墙,我就找了两个研究生去平遥盯着,城墙修好了再回来。

  记:也有那种没保住的?

  阮:有啊,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意识不到古城保护好了也可以振兴经济。上世纪80年代的江南都在搞农村工业化浪潮,拆桥毁房、填河建厂……有的就没保住。

  比如昆明,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它有三条重要的历史街区,我都去看过的。结果一条一条都拆掉成大马路了。金马坊碧鸡坊是很厉害的天文景观啊,在春分和秋分这一天,太阳打下来的影子和月亮打下来的影子会成为一条线,这两个牌坊是明代宣德年间建成的,下面很大的明代石碑,但现在给拓宽成马路了,牌坊造两个钢筋混凝土的,我去了就骂人了。历史文化名城都这么干,有时候当然会伤心。

  记:保护古建的过程中好像你自己垫钱的事例也不少,这两年还会有自掏腰包的情况吗?

  阮:有谁给我钱?没谁给我钱。有时候我们申请计划,他认为你不是他的计划内,就得我自掏腰包拿钱出来了,但现在还好,可以申请科研经费,我手头也有事业在做,可以补贴。但总体上还是开心啊,最近我在做一个调查,在苏州、扬州,老城区里出现了很多古典私家小园林,像扬州就有300个,都是居民自己出钱自己做,不是民宿,是自己住,而且马上就出现了古园林运作公司,修缮公司。我觉得太好了,拆掉新房建“老房”,说明大家认识到,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传统的美。这种认识也在回归。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