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勒:偏远的小山村就是一个美术馆-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靳勒:偏远的小山村就是一个美术馆

2019-04-11 09:04: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艺术的影响是乡建的机遇

  Q:你是最早一批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的艺术家之一,在你看来,艺术乡建对于当代艺术和乡村发展有哪些意义?10年的艺术介入给石节子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靳勒:当代艺术应该与这个时代有关,应该与村民有关。艺术进入村庄,打破了当代艺术精英的坛罐,扩展了当代艺术,一种新的声音的出现。石节子村是自然村,海拔1300多米,因村边有花岗石,村民错落分布在8层台阶,一台一台,一节一节而得名。退耕还林后,村里每人不到2亩山地,只能种植些果树、花椒树,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后来,年轻人知道外边可以挣钱,便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而五十岁的中年人则在县城打工,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村里种果树、带小孩。

  10年来,断断续续来到石节子的艺术家有四五百人,如果加上媒体和外来游客,大概有五六千人。现在的石节子依然有13户人家,老龄化严重,以前就是一个被遗忘了的边缘化村庄,如今,在艺术的影响下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正因为有人关注,我们可以做一些公共艺术。让高校公共艺术专业的同学来村庄,了解村庄、了解村民,使用村里的材料进行创作。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也只有40年,艺术界视野乡村实际上是被忽略的,所以近几年才会有艺术家、学者关注乡建。石节子的变化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对探索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近年来,石节子美术馆为这个乡村带来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也是石节子努力得来的机遇。10年来,“石节子美术馆”的艺术活动影响着每一位村民,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丰富了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帮助村民建立了自信。

  Q:在艺术融入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带动村民以及让他们接受艺术介入乡村改造的?

  靳勒:实际上是我领村民去了一趟卡德国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他们感觉到很有意思,认为艺术可以让他们免费出国旅游;艺术家赵半狄领着他的熊猫艺术团来和村民一起举办春节晚会,还给小孩发红包、每户分猪肉,村民喜欢。自然相信我,希望我能为村庄做点什么,就选我当村长。我们每年都会做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举办过“电影节”“国际戏剧、环保、教育”论坛,与北京“造空间”合作的“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西安美院合作的“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公共艺术创作营”,兰州城市学院合作的“专家教村民学陶器”等,我们共同努力到了今天。石节子美术馆的核心就是村民,通过艺术让他们树立信心并有尊严的活着!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